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254
“朦朧”=清晰的呈現
[摘 要] “朦朧”作為一種語言藝術形態古已有之,但真正被提升到“顯赫”地位還在于“朦朧詩”的出現。朦朧詩的“朦朧”使人們對語言藝術形態有了新的認識,“朦朧”的目的在于語言的陌生化,其本質是語言的去蔽,是詩人自身獨特經驗的顯現。[關鍵詞] 朦朧詩 “朦朧” 陌生化 “去蔽” 經驗
一、“朦朧”的由來 “朦朧”作為一種語言藝術形態,在中國文學中古已有之,《詩經》中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便有著一種朦朧的意境,魏晉時期阮籍的《詠懷》詩也被人認為“朦朧曲折”,晚唐的李商隱更是被后人稱為“朦朧詩人”。但“朦朧”真正被提升到一種“顯赫”的地位還得歸功于“朦朧詩”的出現。從一九七九年起,以舒婷、顧城、北島為代表的一群青年詩人,先后大量發表了一種新風格的詩,這種詩以“難懂”、“晦澀”、“古怪”、“朦朧”著稱。一九八○年八月《詩刊》登出一篇名為《令人氣悶的“朦朧”》的文章,作者章明把自認為“似懂非懂,半懂不懂,甚至完全不懂,百思不得一解”的詩,“姑且名之為‘朦朧體’”,之后“朦朧詩”之名就被接受并且叫了開來,“朦朧”也由此廣為人知。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了,當代漢語詩歌的歷程證明,朦朧詩是中國詩歌史上最值得關注也繞不過去的重要課題,它的重要性在于開啟了當代漢語詩歌的多種可能性,其“朦朧”的語言形態也使人們對語言藝術特點有了新的認識。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