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209
論蘇武精神[摘要] 蘇武,是班固《漢書》記載的西漢盡忠守節的著名人物。在蘇武那個時代,他十九年飽嘗辛酸而堅貞不屈、誠實守信,特別是他的“忠君思想”,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具有“矢志不渝,精忠報國,凝聚人心,激勵斗志”的積極作用,對于當時中華民族的強大在一定時期內是有其歷史進步作用的。產生蘇武的精神原因是:客觀因素、主觀表現。精神品質體現在:堅定信念、磨礪了勇敢堅韌的品質;恪守誠信,體現了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抗挫能力,詮釋了積極自信的人格情操。蘇武精神價值及其產生的現代影響力是巨大的:這種文化精神有助于對現代人進行愛國主義、誠信意識、抗挫能力、價值觀的培養。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蘇武及其精神是我們崇拜和思考的原因所在。[關鍵詞]蘇武 英雄氣概 精神價值 蘇武牧羊的故事大家都熟悉,作為漢使的蘇武出使匈奴,被匈奴囚困于北海不準回漢,一困竟是十九年;蘇武持節不屈,牧羊在北海邊,其氣節折服了匈奴人,也折服了千百年來的漢人,蘇武的持節不屈作為中國人的典范,一直被傳揚崇敬到了今天。 蘇武留胡節不辱,雪地與冰天,窮困十九年,渴飲雪,饑吞氈,牧羊北海邊,心存漢社稷,旄落猶未還,歷盡難中難,心比鐵石堅,時聽塞上,笳聲入耳痛心酸。 轉眼北風吹,群雁漢關飛,白發娘盼兒歸,紅妝守空幃,三更同入夢,兩地誰夢誰?寧海枯石爛,大節定不虧,欲使匈奴,驚心碎膽,常服漢德威。 民國初期,遼寧蓋縣田錫侯先生作曲,蔣蔭堂先生填詞的這首《蘇武牧羊歌》,據說當時這首歌不脛而走,漸漸傳遍全國,上至官宦學者,下至凡夫俗子,甚至妓女小販、和尚道士,各階層全愛唱,可謂雅俗共賞,深入人心。 如今,在敬仰緬懷之余,不得不思索探究,蘇武在異國他鄉能忍受十九年的磨難靠的是什么?留給后人怎樣的人文精神價值?本文試圖從他精神品質和精神價值產生的現代影響力等方面,對蘇武精神做進一步的分析和探討。 一、蘇武精神產生的原因 時勢造英雄,一個人能否成功,成為英雄偶像,絕非偶然。 1、客觀因素 大漢時代,是一個戰亂頻發的年代。在高祖到武帝百年里,疆土被侵占,人民受蹂躪與摧殘。而李陵的投敵叛國更是雪上加霜,時勢需要造就一位“矢志不渝,精忠報國”的英雄來激勵人心,鼓舞士氣,就像前面所述的《蘇武牧羊歌》,之所以在百年前的民國初期得以傳唱大江南北,與當時國家民不聊生,生靈涂炭呼喚英雄出世的情景是一樣的,那時我們國家正是受盡列強欺凌的時期,人們是多么希望多一些如蘇武這樣能夠忍辱負重有理有節的仁人志士啊!而蘇武的堅決與不屈,與李陵的投敵叛國形成鮮明對比,令世人敬仰。這可能就是蘇武精神產生的客觀因素。 2、主觀因素(1)蘇武生于權貴之家,自然地受到統治階級的思想觀念的影響。漢代史書,政府文件中,處處記錄滲透著這種觀念。他心里的意識是:“我是漢武帝臣僚,這是單于五谷,我怎肯拿將來便吃。”衛律尚且為人臣子,不顧恩義“叛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堂堂大漢使節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