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7212
論蘇東坡豪放詞的審美特色 [摘 要] 蘇詞的風格主要是“放”,是“曠達”,是“達觀”,而非“豪”。蘇軾的詞在雄放豪邁之中,往往呈現出高曠飄逸的氣韻、卓然絕塵的智慧。儒家的淑世精神于佛道化解人生困難的虛幻意識互補,是他的人生觀沒有發展到對社會人生的厭惡和傷感,他在以佛老莊禪超無我其生死的空無思想化解人生憂患的同時,亦含有一種儒家士大夫在惡劣的社會政治環境中追求道德人格挺立的意味。他援佛道入儒,又始終保持做人的氣節,佛老的靜達曠放用儒家道德人格的浩然正氣來支援,成就虛境高杰的心靈和淡薄超逸的人格。因此,可以說蘇軾詞的豪放風格體現了一種仁者的超然豁達,一種智者的隨緣自適,給后人以有益的啟示以至精神滋養。 [關鍵詞] 豪放 人生際遇 佛道儒 曠達 蘇軾是宋代文化孕育出來的曠世奇才,經歷磨難而笑對人生,他的文章,如行云流水,行于所當行,止于不可不止;他的詩,如天地奇觀,于境無所不收,于情無所不暢;他的詞,如天風海雨逼人,指出向上一路。 一、蘇軾的生平和思想 蘇軾出生于寒族地主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教育,具有遠大的志向和過人的才識,由于為人剛正,敢于直言,加之才華橫溢,樹大招風,蘇軾的后半生一直處于新,舊兩黨的夾擊和陷害之中。紹圣元年,哲宗親政,重新起用新黨,把屢受舊黨排斥的蘇軾作為舊黨要員處置,貶知黃州安置,流放到時為瘴癘之鄉的嶺南。紹圣四年,再貶為瓊州別駕昌化軍安置,迫使蘇軾垂老投荒,攜幼子蘇過告別家人,渡海抵達當年荒僻異常的儋州,元符三年宋徽宗即位大赦天下,蘇軾始得內遷,可北歸僅一年就病逝了,病逝前兩個月,在《自題金山畫像》中,他對自己的后半生作了總結:“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所謂“不系之舟”,是對自己無所系念,隨緣自適的生活態度的形象比喻,含有隨波漂泊于生滅流轉的人生苦海而毫不在乎的意思。 貶謫黃州,是蘇軾思想和創作的重要轉折點,可以此為界將他一生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以儒家思想為主,寫了大量的政論、史論和有為而作的詩歌,充滿了積極入世的精神和社會歷史責任感。其議論文大多觀前世的盛衰和古今風俗之變,引證豐富,雄辯滔滔,切中時病而不為空言,行文講究引物連類和醞釀氣氛,駢散結合,形成縱橫磅礴的氣勢,流暢條達,委屈必盡,常發前人所未發。到了后期,盡管他還以儒家的忠義思想自勵,胸存浩然正氣,但已參入大量的佛、道思想,外儒內佛,以身處逆境時的精神解脫。他以儒家積極入世之精神,融合佛、道清曠達觀之襟懷,入世而超世,超世而入世,執著人生,又善處人生,能以出世的態度做入世的事業,無論窮達出處,都能在精神領域保持獨立和思想自由。 他所倡導的蜀學就是融合佛道儒三家的雜學,各家思想似乎對他都有吸引力,然而,他是習慣于把政治思想和人生思想區別對待的,又大致以“外儒內佛”的形式把兩者統一起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