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885
釋《文心雕龍》中的“奇正” [摘 要] “奇正”是劉勰《文心雕龍》中一個重要的潛范疇。本文從宏觀和微觀兩個方面闡述“奇正”的深刻內涵,避免了以往對“奇正”的研究只從表面去分辨內容或形式等文章各個要素之“奇”之“正”的不足之處。從根本上理解劉勰的“奇正”觀,以此促進對《文心雕龍》的進一步理論研究。 [關鍵詞]:奇正 宏觀 微觀 文學傳統 《文心雕龍》是我國古代一部體大思精的文學理論巨著。它含蘊豐富的文學思想和嚴密的文學理論體系,令后代嘆為觀止,至今仍然充滿魅力。其中的物色論、神思論、風骨論等若干理論命題在我國古代文學理論史上有提綱挈領的作用,而其眾多的理論范疇和理論術語也建構了我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的框架。“奇正”這組術語正是《文心雕龍》的研究中不被重視,但又不容忽視的一個理論范疇。寇效信先生說“劉勰雖沒有辟專章論述‘奇正’,但這一組概念的應用是貫穿全書的”。的確,《文心雕龍》中確實有不少章節論述到“奇正”的問題:《辨騷篇》中“酌奇而不失其貞(正),玩華而不墜其實”;《定勢篇》中“舊練之才,則執正以馭奇;新學之銳,則逐奇而失正”;《知音篇》中更是以“四觀奇正”作為“六觀”之一。總之,劉勰在《文心雕龍》的總論、文體論、創作論、作家論和批評論中都涉及到了對“奇正”的論述,它在劉勰的理論體系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范疇。 (一)“奇正”的理論淵源。“奇正”最早是我國古代哲學的用語,見于先秦諸子的一些著作中,如《老子》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第五十八章“正復為奇,善復為妖”。這可以看作是古人對辯證哲學觀的一種運用。而深入系統論述并運用“奇正”的則是我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家孫武。他在《孫子兵法》的《勢》篇中說“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者,奇正是也。……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故善出奇者,無窮如天地,不竭如江河。……戰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也。奇正相生,如循環之無端,孰能窮之哉?”。這里有對“奇”和“正”各自含義、作用的論述,更重要的是有對“奇正相生”這一辯證的方法論的運用,所以對后代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劉勰是把“奇正”這一術語系統、靈活地運用在文學理論中并取得了巨大成就的第一人。他在《文心雕龍》全書中貫穿運用了“奇正”這個具有辯證法思想的理論范疇,構成了他的文學理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奇正”這個范疇中體現著他的思想,他的文學理念,他的創作理想以及他的寫作原則。其中有對古代“奇正”觀的繼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