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849
論《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描寫——以諸葛亮形象分析為中心
[摘 要] 羅貫中先生的《三國演義》對人物的描寫可謂入木三分,不但個性鮮明的人物眾多,而且通過戰爭及人物之間的斗爭進行描寫,塑造了一大群鮮明生動,有生命力的人物形象,體現了作者深厚的寫作功底。而諸葛亮這個人物形象雖然直到三十七回才正式出現,但正是如此多的“伏筆”才體現出羅貫中先生對刻畫諸葛亮形象的用心,從始至終作者只有對諸葛亮懷著崇敬的感情進行描寫,使諸葛亮這個形象近乎完美:年輕有為、忠誠、死而后已等等。為讀者們塑造了一個膾炙人口的人物形象。[關鍵詞]三國演義 羅貫中 諸葛亮
千余年來,中國人的消遣談資之一,便是“說三國”。為何喜歡說三國呢?因為歷史上的三國,是一個英雄群起、波瀾壯闊并且極其燦爛炫目的時代。到了元末明初之際,中國出了一個非常偉大的作家,名叫羅貫中(公元約1330-約1400年)。約在公元1360~1363年間,“有志圖王”的羅貫中來到了起事稱霸的張士誠那里作客,以期“共謀大事”,可惜歷史并沒有賜予他一個可以讓他建立萬世功業的機遇:張士誠對文人一點也不感冒。于是羅貫中在自己50歲左右時開始進行《三國演義》的創作。他搜集了無數的有關三國人物的民間故事、傳說、話本,同時將干澀難懂的史書《三國志》讀得倒背如流,然后以此為素材,輔之以非凡的藝術想象力,歷盡艱辛,終于創作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三國演義》是章回體歷史小說,書中所講的故事,發生在東漢末年,因政治腐敗、天災人禍而導致的天下大亂、軍閥割據之際。故事完整,雖然開始于黃巾起義,收筆于西晉統一,但主要寫的是軍閥混戰中逐步形成了三國鼎立的過程。一句話,戰爭是其主旋律。其中主要的戰爭有三場:一是官渡之戰,再是赤壁之戰,三是“火燒聯營七百里”。當然還有其他的,比如荊州爭奪戰,以及后來諸葛亮的七擒孟獲、六出祁山等等的局部戰爭。所有的這些,都難以與赤壁大戰媲美,因為正是這個中國戰爭史上最為著名的,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一戰而成三國版圖。所以對于赤壁之戰,作者不惜筆墨,以整整八回的篇幅,予以濃墨重彩地描繪,其情節之跌宕、計謀之奇妙,其險象之環生、閱讀時之扣人心弦,當之無愧為描繪戰爭的,有史以來最杰出的文字之一。 縱觀人類歷史,戰爭是常態的,戰爭的中心是人。《三國演義》里幾乎所有重要的人物,都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戰爭來完成其自身形象的,天才的統帥、忠勇的將軍、超凡的謀士、善辯的說客、杰出的詩人...這些人物,也是小說里最光彩的藝術形象。事實上,在作者刻畫的近二百多個人物形象中,最為成功且膾炙人口的只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劉備的仁民愛物、知人善任;曹操的才大略、殘暴奸詐;關羽的威猛剛毅、義重如山;而諸葛亮是作者心目中的“賢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風亮節,具有經世濟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壯志,而且作者還賦予他呼風喚雨、神機妙算的奇異本領。 下面,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對諸葛亮這個人物做以簡要剖析。 一、諸葛亮在蜀漢政權中的地位。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隆中對策,諸葛亮年僅26周歲,就悉知天下大勢,為劉備制定了最佳的發展戰略。出山輔佐劉備,緊接著208年,曹操南征,劉備敗走江夏,諸葛亮出使東吳連接孫權共同抗曹,赤壁大戰曹操敗北,曹、劉、孫三家瓜分了荊州,劉備和孫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