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680
論《三國演義》的人物描寫 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不僅以其生動的故事情節吸引著每一位讀者,而且其中一位位個性鮮明的人物,更是每位讀者長期津津樂道長久不衰的話題。幾乎每位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都會從中選擇出自己喜歡的人物加以研究細品,或是折服于人物的魅力,或是哀嘆人物的際遇,或是欣賞人物的才能。總之,作品中的各種人物能如此的深入人心,我們不得不佩服作者對各種人物描寫的功夫已經達到了爐火純青了。《三國演義》中出場人物有很多,大體上主要有三類:主公,謀臣,武將。作者對這三類人物的每個人物都刻畫的入木三分,突出了其各自的特點,但又不會讓讀者有重復感。譬如作者對各個主公的描寫。如寫曹操,作者著意刻畫出其奸雄的本色,寫出其殘忍,狡詐,富有野心。如寫劉備,則著力與將其刻畫成一個仁義之君,仁慈大義,胸懷百姓。而袁紹,則突出其剛愎自用。而劉表,則突出其胸無大志。在對人物進行創作的時候,作者以人物的性格本色為經,以適當的文學想象為緯。在堅持“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文學創作原則下,使讀者在閱讀中既能很快的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征,又能通過不同的故事情節,加深自己對每個人物的了解。可以說,《三國演義》作為一部古典文學作品,其對人物的描寫是相當成功的。下面,我們將通過具體人物來討論作者對人物的描寫,以及這種描寫是如何與作者的主觀傾向相配合的。 一、通過對人物形象進行鮮明的對比描寫,來凸顯出人物不同的性格。并通過這種對比描寫使作者的感情傾向更容易被讀者所接受認同。
每位讀者在閱讀完原著的時候,首先都會強烈的感覺到作者鮮明的思想感情傾向:尊劉抑曹。通過對劉備與曹操一連串的對比描寫,讀者可以很清晰看出作者在褒揚劉備,貶低曹操。作為《三國演義》中著墨最多的兩個“主公”人物,羅貫中將曹操與劉備置于鮮明的對比之中。在書中第一回兩人的出場描寫中,作者就用“性寬和,素有大志,事母至孝”來概括劉備的良好品格,為讀者勾勒出一個胸懷大志的仁孝君子。而在寫曹操時,作者則以“好游獵,有權謀”來概括曹操的性格,并通過曹操假裝中風瞞父欺叔的事例進一步來刻畫曹操狡猾多詭的性格特征。在與劉備的君子之風相比,曹操立刻就成了一幅小人嘴臉。兩人在讀者心中的第一印象立刻就有了好壞之分。在接下來的故事發展中,作者則通過更多的鮮明對比描寫,豐富了兩人各自的性格特征。在對待百姓的態度上,曹操報父仇攻打徐州所下的軍令:但得城池,將城中百姓盡行屠戮,以雪父仇。劉備兵敗窮困時,面臨曹操的大軍追擊,卻仍不愿拋棄隨行的百姓,攜民渡江,寧可日行軍十里,甘于百姓共存亡,也不獨自逃生。作者通過兩相對比之下,曹操殘忍濫殺的殘暴形象讓人深深痛惡,而劉備愛民好生的仁義胸懷卻讓人敬仰萬分。在對待降服的割據勢力時,曹操接受荊州牧劉琮母子的投降后,為絕后患,立刻派人殺害了劉琮母子。而同為奪人地盤的劉備,在接受益州牧劉璋的投降后,卻不害其命,僅請劉璋搬往別地安居。在各自的信條上,曹操奉行“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為此他可以誤殺呂伯奢家人后一錯再錯的殺害呂伯奢,在軍心不穩之時借糧官王垕的頭去平息軍心,為了害怕別人暗害自己,假稱自己夢中好殺人,殺害了服侍自己的近侍。而劉備則始終堅信“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他可以不畏曹操的淫威而援助被曹操圍困的徐州,在劉表病亡期間卻不忍趁亂奪人根基,在曹操追擊的生死存亡關頭,仍然不愿意拋棄隨行的百姓獨自逃生。在這一連串的對比描寫之下,劉備的仁愛寬厚與曹操的殘暴狡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每一位讀者都會在自己的心中有所評判。正因為劉備的仁愛寬厚的品格深深符合我們民族的道德觀,為每一個人所認同敬仰。而曹操殘暴狡詐的品行恰恰是為每一個道德感強的人所唾棄的。所以讀者會很容易的與作者產生共鳴,認同接受作者“尊劉抑曹”的感情傾向。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