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491
論《紅樓夢》的悲劇構思【內容摘要】《紅樓夢》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這已經是無需爭論的共識。但對于悲劇結論的得出,可以通過不同的途徑去證明。本文擬想通過小說的神話的開頭、前五回的暗示和曹雪芹自己的表白三個方面,去把握作者的悲劇構思,從而解讀《紅樓夢》這一偉大的悲劇。 【關鍵詞】紅樓夢 悲劇 構思
悲劇是人生災難與厄運的演示,悲劇主人公的遭遇是悲慘的,使人憐憫與恐懼的,但悲劇的精魂卻是主人公面臨災難與厄運時表現出的那種不向命運屈服,敢于同邪惡勢力抗斗的人性精神與生命活力。這就是悲劇的美學本質。《紅樓夢》在迄今為止的中國文學藝術園地,是無與倫比的悲劇巨制,即使放到世界文學藝術之林,也堪稱悲劇的顛峰之作。 一、開篇神話的構架 《紅樓夢》是一部享譽中外的現實主義力作。《紅樓夢》中的神話因素,無形中為這部現實主義的偉大作品帶來了奇幻的、瑰麗的浪漫主義色彩。而且,也正因為《紅樓夢》中神話因素構成的神話世界和現實世界的水乳交融,才形成了作品虛虛幻幻、真真假假的藝術世界。 (一)石頭的悲哀 九霄天裂誰堪補——“補天”神話悲劇。 先看補天神話。作者在《紅樓夢》的開頭就給我們講了個女媧補天的神話,引領我們走進神話世界。女媧補天的神話,最早可見于西漢劉安的《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焰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于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螯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列子·湯問》中也有類似的介紹。另外,在東漢王充的《論衡》和唐代司馬貞的《三皇本紀》中,女媧神話得到了進一步的承傳。曹雪芹作為一代文學大家,一定深刻洞悉中國的傳統文化,并從這一神話素材中,“借來一塊當年女媧煉石補天雖煉未用的多余剩石,將其精心改造成人世之外‘太虛幻境’中一個獨特、無偶的小說序跋信息載體──通靈寶玉”。可見曹雪芹不僅取材于原始神話素材,而且也融入了自己獨特的創作體驗。女媧補天的神話,具有了全新的內涵。而且,在作者的整體構思中充當重要的角色。此頑石先因懷才不遇而在青埂峰下自怨自嘆,引出頑石“幻形入世”的故事,并為我們演出了這一曲“悲金悼玉”的愛情悲劇。這恰恰為小說披上了神秘的色彩,形成小說真假相生,虛實相形的藝術效果,達到了水乳交融的藝術境界,成為“神話帷幕籠罩下的現實人生的大悲劇”。 (二)小草的眼淚 獨有情癡抱恨長—“還淚”神話悲劇。 眾所周知,賈寶玉的前世便是女媧補天所剩余之頑石,然而偏偏就是這塊頑石卻“靈性已通”,擁有了自我意識,我們姑且稱之為通靈之石;而林黛玉的前世便是絳珠仙草,這絳珠草生在“西方靈河岸三生石畔”,寓指絳珠草也通了靈,我們姑且稱之為通靈之木。頑石通靈后“因見眾石俱得補天,獨自己無材不堪入選,遂自怨自嘆,日夜悲號慚愧”;絳珠草通靈后卻思報“灌溉之德,故其五內便郁結著一段纏綿不盡之意”。可見,通靈并擁有自我意識本身便極具悲劇性。由此可見,通靈并非好事。通靈讓人們清晰地體味到人生的荒誕性和悲劇性。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通靈就是悲劇。而在《紅樓夢》中,木石通靈了,曹雪芹偏偏讓一個無意識的石頭擁有意識,讓這塊剩余之石清楚意識到自己的多余,并讓這個通靈的、無才的、多余的石頭幻化為人形,在這個由石頭建構的、無情的世界中經歷一番至情追求的掙扎,讓他清楚看到自己的掙扎與傷痛。同時,曹氏又讓這株前世虧欠無數灌溉之德的絳珠草在今世償還無數的淚債。以淚報恩,淚盡而逝的命運注定了絳珠草的凡塵角色一生將籠罩在悲劇的陰影里,而所謂的“木石姻緣”也必將走向悲劇結局。 二、前五回的暗示在《紅樓夢》全書中,前五回是“引子”部分,它對曹雪芹寫作《紅樓夢》的全部藝術構思至關重要。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