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1627
論《阿Q正傳》精神勝利法的可取與摒棄之處[摘 要] 阿Q“精神勝利法”作為“國民性”的弱點,在中國歷史上嚴重地阻礙了社會的發展。探討其形成的根源,對于在更深的層次成揭示阿Q性格特征具有一定的社會、思想意義。文章通過從不同角度的透視,剖析了阿Q“精神勝利法”形成的社會和思想根源,以及特定的歷史根源和認識根源。 [關鍵詞] 阿Q,精神勝利法 《阿Q正傳》,魯迅小說代表作。寫于1921~1922年,文章最初發表于北京《晨報副刊》,后收入小說集《吶喊》!栋正傳》向我們展現了辛亥革命前后一個畸形的中國社會和一群畸形的中國人的真面貌。 一、阿Q精神的特征 魯迅先生塑造的阿Q形象之所以成功,就是因為阿Q的精神勝利法。以前阿Q的精神在我的眼里就是自欺自騙以求自慰,具體體現為他欺弱怕強,自欺欺人,善于投機等等。 1、欺弱怕強:他尋釁跟王胡子打架,打輸了,他便說君子動口不動手;對毫無抵抗力的小尼姑動手動腳,扭住她的面頰,說“和尚動得,我動不得?”大肆輕薄?墒,當“假洋鬼子”打他時,他便趕緊縮起脖子,等著挨揍,連吃了幾棍子,一點不敢反抗。 2、自欺欺人:阿Q與人家打架吃了虧,心里就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世界真不像樣,兒子居然打起老子來了!庇谑撬臐M意足,儼然得了勝利似的。 3、善于投機:阿Q本來是對革命一向“深惡而痛絕之”的,但當他看到“未莊的一群鳥男女(在革命到來之際)的慌張的神情”時,便想:“革命也好罷,革這伙媽媽的命,太可惡!太可恨!便是我,也要投降革命黨了!卑革命的目的,不過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歡誰就是誰”。 二、精神勝利法的現代意義 一說到阿Q我們就想到他那萎靡不振的樣子,誰愿意把自己和他聯系在一起呢?可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隨著人生的跌宕起伏中我們總是要以不一樣的心態來調整自己。當面對不如意痛苦萬分的時候只怕就要用阿Q精神了。既然它能幫助我們渡過人生的低潮,可見那就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