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3824
論《阿Q正傳》的精神勝利法
[摘 要]從阿Q “精神勝利法”的心理特性、“精神勝利法”的種種表現以及“精神勝利法”的歷史、文化、社會根源等方面可以看出,阿Q“精神勝利法”是一種社會性的心理特征,具有普遍性。[關鍵詞]阿Q、精神勝利法、心理特征、普遍性
魯迅先生在《阿Q正傳》這部小說中,塑造了一個自尊自大、自輕自賤、自欺欺人、欺軟怕硬的人物形象——阿Q。阿Q的性格是復雜的,但其核心是“精神勝利法”。所謂精神勝利法,就是以虛擬的勝利來自我麻痹,自欺欺人,借以逃避現實, 由此把精神麻木推向極端。阿Q這個形象之所以給人深深震撼,與他的精神勝利法不可分割。精神勝利法是民族性的,各個階級的人都會用到精神勝利法這一法寶,它是一種社會性的心理特征,具有普遍性。 一、阿Q“精神勝利法”的成因 心理防御機制并不是與生俱來的,它的產生,一方面來自人的趨樂避苦的心理本能,但更多的是來自于后天的生存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家庭環境、父母一貫的態度及實際交往的模式等等。阿Q生活在社會的底層,他上無片瓦,下無寸土,沒有屬于自己的固定住所,只能寄住土谷祠;阿Q一字不識,沒有一技之長,只能靠到處打短工為生,是一個過著半流浪生活的雇農;阿Q無名無姓,沒有父母、妻兒、兄弟姐妹,甚至沒有親戚,沒有人關心他,未莊的人僅是活忙時想起他,活一完就把他忘了。為了避免孤立與精神孤獨,阿Q需要與外界相連,尋求一種與社會聯系的紐帶,以確保生存。阿Q 就是在“未莊”這樣一個冷漠無愛的環境中醞釀出來的。阿Q的可憐、悲慘乃至最后的“大團圓”亦是由這種環境造成的。 阿Q為了生存,不得不在日常行為模式中采取“精神勝利法”——一種心理防衛策略,是一種無奈的選擇。 二、阿Q “精神勝利法”的心理特性 “精神勝利法”指的是用純想象中的勝利,作為對實際失敗的補償的一種心理方式。具體說來,阿Q的“精神勝利法”主要有以下幾個心理特性: (1)屈從。阿Q也有自尊,也要面子。由于他頭皮上的癩瘡疤,他諱說“癩”以及一切近于“賴”的音,后來推而廣之,起先,誰一旦犯諱,不問有心無心阿Q會全疤通紅地發起怒來,估量了對手,口訥的他便罵,氣力小的他便打。可是由于體質特性,他總是吃虧的時候多。后來,每當阿Q被人揪住黃辮子的時候(欲往壁上撞),阿Q屈從了,為了保存自己,阿Q只能無奈地選擇屈從。屈從型的人們易于招致欺侮而使敵意有增無減。由于屈從型的人需要屈服,為了心理的平衡,需要安全地釋放攻擊性。(2)移置。阿Q釋放攻擊性的目標不是欺侮者,這從心理學上說,是移置。一般來說,本能替代的對象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轉向自己,往往是自虐;另一種往往移置到比自己弱小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