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5772
《離騷》和《女神》之比較 [摘 要]:通過把《離騷》和《女神》,這兩個不同時期的中國文學史上詩歌的巔峰與開創性意義的不朽巨作放在一起對比閱讀,雖然時間的跨度很大,但兩部作品在浪漫主義這一表現手法、大量使用比喻、比興和象征的藝術特色、以及都是關系國家存亡的時代大背景,在這些方面具有很多的相同或是相似點,而且《離騷》和《女神》在各自的時代,對于當代詩歌文學創作形式的革新上都做了開拓者,并都取得輝煌的成就,對后世的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又從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上、藝術形式上,總結出了存在的不同之處。 [關鍵詞]:離騷 女神 創作背景 藝術特色 寫作手法 一、《離騷》和《女神》的相同(相似)點 1、創作的時代大背景:作品政治色彩 《離騷》和《女神》都是創作于國家民族危亡之際,都是表達作者對于當時國事的殷切關心以及對現實的強烈不滿和批判。《離騷》中屈原明確地指責楚懷王在政治上的患得患失、反復無常,對楚國貴族統治的批判也是十分強烈的;郭沫若在《女神》的創作中表現出了對現實強烈不滿,對庸俗丑陋的現實極為反感。 《離騷》寫于屈原政治生涯失敗完結之后,是一篇具有強烈政治色彩的詩歌,本詩的創作背景大體是這樣的:屈原生活在懷王、襄王時代,這是楚國歷史也是中國歷史的一個轉折時期。自春秋中葉以來,楚國一直是當時中國社會的強國,以楚莊王為代表的楚國統治者曾經屢次表示過要問鼎中原,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進入戰國時代后,中原地區很多國家進行了政治改革、日益強盛起來,而楚國則仍然處于貴族集團的腐朽統治之下,國勢日見衰落。到了屈大夫生活的時代,楚國已經淪落到被動挨打的境地,國家前途和民族命運受到嚴重威脅。而以楚懷王為首的楚國腐朽貴族集團卻仍然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只知一味貪圖個人的享受,置國家存亡、民族安危于不顧。出生在沒落的楚國貴族世家,身為高陽苗裔、天潢貴胄,有著高貴的血統屈原,如他在《漁父》中就自稱“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楚國政治集團中唯一對楚國現狀有著清醒認識的人。他認為如果楚懷王不及時改革楚國的黑暗政治,則楚國將面臨“皇輿之敗績”的可怕命運。因此,他不顧個人安危禍福,敦促懷王進行政治改革,推行“美政”理想。然而這種政治主張的推行,對貴族集團的利益無疑是一個巨大沖擊。因此,當政治改革進一步深入之時,楚國貴族階級的代表人物懷王信讒大怒,疏遠流放了屈原。《漁父》開篇寫道: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離騷》就是被認為屈原在楚懷王時代被流放到漢北時所作所做,自序生平,‘言己放逐,中心愁思,猶依道徑以諷諫君’的長篇抒情詩。 《女神》是郭沫若先生1921年8月整理了自己詩歌創作的高峰、高產時期(1919年下半年至1920年上半年)所寫的百余首詩歌,結集出版的詩歌集。詩集中收錄的詩歌,最早的寫于1918年初夏,除一小部分為1921年歸國后所作外,其余均寫于詩人留學日本期間,絕大部分完成在1919---1920這兩年里,正值中國革命和世界無產階級革命高漲的年代。1917年11月7日俄國“十月革命”的炮聲震醒了古老的中國,當時“‘五四’運動”的浪潮正在國內洶涌澎湃,使人們在黑暗里看到了新的希望。舊道德、舊禮教、專制政治和一切封建偶像受到猛烈的抨擊和破壞;科學、民主、社會主義和一切新事物則受到了自覺的熱烈的追求。這是一個生氣蓬勃的時代,一個充滿著反抗和破壞、革新和創造的時代。《女神》對于封建藩籬的勇猛沖擊,改造社會的強烈要求,追求和贊頌美好理想的無比熱力,都鮮明地反映了“五四”革命運動的特征,傳達出“五四”時代精神的最強音。《女神》體現了“五四”時代精神。它徹底反帝反封建和反抗一切舊勢力的革命精神,對光明的向往等,是最強烈地體現了“五四”狂飆突進的時代精神。 2、表現手法:浪漫主義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