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4043
“天人合一”思想對陶淵明詩的影響內容摘要:“天人合一”思想指的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自然與社會的息息相關、和諧相處甚至融為一體。它使后代的詩歌創作者一直推崇自由精神境界和審美境界的統一,而陶淵明的田園詩的意境和語言都達到了這種境界。關鍵詞:天人合一 陶淵明 意境 語言
“天人合一”作為中國古代哲學中關于天人關系的重要觀點,是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自然與社會的息息相關、和諧相處甚至融為一體。天人合一所界定的天人關系的兩種基本內涵是:其一、天主宰人,人效法天;其二、天人一體,異形而同質。“天人合一”既意味著對自然規律的能動地適應和遵循,也包含著人對主宰、命定的被動地順從和崇拜。與這種思想內涵相聯系,“天人合一’,還代表著一種兼顧主體與客體、內在與外在的二元對立統一式的整體思維模式。 天人合一是中國古代思想的精髓,更是后人一直推崇的自由精神境界和審美境界。然而無論是精神追求還是藝術審美追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卻非易事,它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也不是經常能做到的。而陶淵明在那個動蕩黑暗的年代,能夠獨超眾類,寫出大量內容充實、貼近生活的田園詩,并在詩中創造出天人合一的詩意境界。 陶淵明作品中天人合一的藝術境界首先表現在意與境的交融中。陶淵明的藝術人生境界使他擺脫了以主客二分方式看待人與自然關系的習慣視角,而用一種審美觀照的方式超越認識論中主客相互外在的關系。陶淵明在審美觀照中,是融自己的全部生命于自然中,忘掉了山、花與人的對立,所以他能超越周圍事物的普遍性、重復性特征,在自己性情的投射下,無論是山還是花都與人渾融為一。 《飲酒》第五首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里的菊、東籬、南山都是一些零星的對象,事物有其可重復的屬性而無審美意識可言。從意義的角度來看,這兩句詩不過是在陳述詩人在東籬下采菊時看到的景象。秋高氣爽,微風習習,山菊在東籬下迎風搖曳仿佛在招呼信步前來的詩人,詩人此時情趣盎然,神態閑逸,輕輕摘下那飽綻著笑容的菊花,詩人在與菊的默契中,偶然抬起頭來見到對面安閑悠然的老朋友南山一片“我見青山多嫵媚,青山見我應如是”的和諧交流中,詩人、菊花、南山仿佛已不分彼此,渾融一體。在這句詩中,陶明超越了主客的對立統一性,在他的審美觀照下,山與花完全與作者適意閑靜的生活融為一體。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