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載鏈接(充值:30元) 如何充值?
全文字數:2585
論《孔雀東南飛》的敘事特色
在我國各代文學史上,漢樂府是占據著很為重要的歷史地位的,它是我國古代人們所創造的燦爛文化中的一份十分珍貴的遺產,其最大最基本的藝術特色就是它的敘事性,這點能稱得上登峰造極之一的要數《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是我國第一首長篇敘事樂府詩,也是我國古代史上最長的一部敘事樂府詩,是我國古代民間文學中的光輝詩篇之一。千百年來,吸引了許多讀者。何解?男女愛情的悲劇每個年代都有,但放在各自的歷史背景下看,在茫茫的樂府發展洪流中,《孔雀東南飛》便是那輝煌璀璨的里程碑。 一、別具一格的詳略處理 《孔雀東南飛》在敘事結構上的一重要特色就是別具一格的詳略處理。該詩雖僅有一千七百多字,卻具體而形象地鋪敘了新婦蘭芝被遣、被逼再嫁以及她同丈夫仲卿殉情化鳥的全過程,并在這一過程中塑造了蘭芝、仲卿、焦母、劉兄等幾個活靈活現的形象。 蘭芝是作者所同情和歌頌的女主人公,作者便揮動彩筆盡力渲染,從正面到側面,從語言到行動,從外貌到內心世界都濃墨重彩,甚至還要通過寫環境、景物以及巧妙地插入抒情議論來渲染,真可謂是“用墨如潑”。如新婦起嚴妝一段:本來在當時的社會里,被遣回娘家對新婦來說是極為不光彩而又令人傷心的事,但作者寫蘭芝卻像迎喜事似地梳妝打扮自己。這固然是借此對蘭芝的美麗作必要的補敘,但更主要地是在突出蘭芝那種堅忍剛毅、從容不迫的性格。又如寫太守家辦喜事的場面:作者不厭其繁地寫豪華的排場,這一方面是從側面反襯蘭芝的美麗、賢淑,以證被遣的無理;更重要的則是為了突出蘭芝不為榮華富貴所動心的高尚情操。 而在另一些地方作者卻又表現得“惜墨如金”。如焦母與劉兄這樣的封建禮教及封建家長制度的代表人物,作者都是以寥寥數語勾劃的,而且差不多全憑對話來表現形象。縱使如此,這兩個藝術形象也刻畫得非常逼真、活套,使他(她)們可憎惡的面孔躍然紙上。如焦母“捶床大怒”這一個舉動,焦母“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和“吾已失恩義,會不相從許”這兩句話,就惟妙惟肖地勾畫出了一個蠻不講理、獨斷專橫的封建家長的形象。透過焦母形象,人們不難想象蘭芝和仲卿所過的是怎樣一種屈辱生活。因此,他們不與封建勢力妥協,最終以死抗爭的行動,更能引起世人的廣泛同情,促成人們對封建禮教的懷疑和對封建制度的不滿。 本詩在敘事上所做的詳略處理還表現在作者把自己的抒情議論穿插到鋪敘中去的特點上。作者做了幾次這樣的穿插:當蘭芝與仲卿第一次分手時,作者寫道:“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當蘭芝同仲卿最后訣別時,作者插道:“生人作死別,恨恨那可論?念與世間辭,千萬不復全!”詩的結尾處,作者又道:“多謝后世人,戒之慎勿忘。”這幾番插話,文字不多,卻對鋪敘起著錦上添花的作用。試想,如果不用作者的插話,而以繼續鋪敘來代替,恐怕長篇累牘也無法達到這種藝術效果。 可見,一篇文章的詳略是對立統一、互相滲透、互相補充、相輔相成的;只有詳略處理得當,才能以最精煉的語言勾勒出最動人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 二、敘事雙線交替,縝密緊湊 《孔雀東南飛》從結構上來看,它是雙線結構,交替發展,也就是說全詩敘事是采用雙線交替推進的方式展開,“一為仲卿、蘭芝與封建家長的矛盾沖突,一為仲卿、蘭芝兩人間的感情糾葛”。 這兩條線索,交替發展,完整緊湊地完成了故事的敘述及人物命運的交代。其中穿插的情節如縣令求婚,太守求婚,曲曲折折,更是使得人物關系復雜化,矛盾沖突激烈化,是全詩的重要組成內容,在詩中也暗伏、照應,顯示了結構的縝密。 三、人物形象逼真,立體生動塑造人物是表現主題的一個重要手段,《孔雀東南飛》的作者主要選擇語言描寫,僅僅通過語言描寫,則把人物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處于正面角色的劉蘭芝堅強、持重,不為威迫所屈,也不為榮華所動“十七為君婦,心中常苦悲……即使相遣歸”;焦仲卿忠于愛情卻不敢直視,消極反抗只能忍辱負重;對于扮演反面角色的焦母,則是一個極端蠻橫無理的女性“何乃太區區!……遣去慎莫留!”“小子無所謂……會不相從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