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HY2821 論文字數:6370,頁數:04
論張愛玲創作心態及其作品的悲劇色彩[摘 要] 張愛玲出生于上海一個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織的家庭。這樣的家庭環境和文化氛圍使張愛玲過早的成熟,并形成了她怪異頑強的性格和自立于世的人生態度。這對其創作心態的形成產生了直接影響。 她的作品彌漫著濃厚的悲劇色彩。她以一種近乎冷酷的悲劇感敘述一個個悲涼的傳奇,內向、孤傲以及都市人的優越感與孤獨感交織起來形成她對時代“荒涼”特色的心理感受。張愛玲在塑造小說人物形象時無意識地迎合了亞里士多德關于悲劇主人公的美學理論。[關鍵詞] 張愛玲 創作心態 小說人物 悲劇色彩 張愛玲是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女作家,更是20世紀80-90年代大陸文學界研討的熱點。由于她悲涼的家庭經歷和特定的生活環境,她的作品彌漫著濃厚的悲劇色彩。她以一種近乎冷酷的悲劇感敘述著一個個悲涼的傳奇,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道奇異的風景線。本文試圖通過淺析她的成長環境及其創作的心路歷程來探討她作品中的悲劇色彩及小說人物的美學價值。 一、愛玲的成長環境和思想背景及其對作品的影響 在張愛玲的小說中,總是彌漫著蒼涼的氛圍,而且還升華成了一種生存意識,一種美學追求。這種悲劇意識的形成與她悲劇性生命體驗有關,與她所處時代氛圍和中國傳統文化的熏染有關,更與她對人生的悲觀態度有關。(一) 悲劇性生命體驗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