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HY2817 論文字數:7561,頁數:06
阿Q的精神勝利法 ——得意背后的悲哀 [摘 要]《阿Q正傳》寫于一九二一年,是魯迅小說中最著名的一篇。作品以辛亥革命前后閉塞落后的農村小鎮未莊為背景,塑造了一個從物質到精神都受到嚴重戕害的落后農民形象—阿Q。魯迅通過對阿Q的悲劇描寫,一直探尋到我們民族和人民的靈魂的最深處,通過對阿Q精神勝利法的批判,無情地鞭撻了阻礙我們民族和人民前進的思想,顯示了我們民族的生路和死路。阿Q精神勝利法說到底是一種脫離實際的自我欺騙。這種自我欺騙是受了一種毒害而產生的,明明知道這是一種欺騙自己的行為,卻偏偏要盲目使用它來使自己從痛苦中解脫出來,以求得心理平衡,結果只能使自己走向麻木和消極。1921年,阿Q在魯迅筆下誕生。世界文學之林從此又多了一個不朽的文學典型。 . [關鍵詞] 阿Q 精神勝利法 得意 悲哀在阿Q為代表的國民靈魂里有著四千多年積淀下來的沉重的奴隸意識,這也是魯迅對我們國人的靈魂的一個重大發現。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所有的中國人,上自宰相、王公大臣,下至平民百姓,一律都得跪下來稱臣。王公貴族、大官小吏、鄉紳地主,他們都具有雙重身份:既是皇帝的奴仆,又是他們以下的百姓、仆役的主人。只有最下層的平民百姓,他們“默默的生長,萎黃,枯死了,像壓在大石板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