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HY2659 論文字數:9810,頁數:07
詩人之詞——蘇軾黃州詞論及其詞風流變[摘要] 本文在統觀蘇軾360首詞的基礎上,結合詞人的天性和仕途經歷,提出“詩人之詞”的看法。認為,蘇詞在“烏臺詩案”以前,狂放閑適;在黃州謫居時期,先是深婉內斂,后是豪放曠達;在元佑時期,諧趣以自譴;在惠州、儋州謫居時期,走向任意自然。[關鍵詞] 詩人之詞 詞風流變 烏臺詩案 一、引子 蘇軾(1037—1101)一生作詩2600余首,作詞約360首①。對于蘇詞,歷來褒貶不一。李清照說他“句讀不葺之詩”②,陳師道說他“以詩為詞”③,清人鄭文焯在《大鶴山人詞話》則反駁道:“讀東坡先生詞,……非可以詞家目之,亦不得不目為詞家,世每謂其以詩入詞,豈知言哉。”對于這種各抒已見的是是非非,我們后人應如何正確對待呢?我認為,無論詩,還是詞,都是出于性情需要的韻文,“其本一也”④“以詩為詞”的觀點,對詞體本身并無多大要求,而更多注重詞體的抒情性功能。蘇東坡創詞注重的也是“情性”二字。我頗認同元好問在《遺山文集·新軒樂府序》中對蘇詞的稱贊:“自東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東坡勝處,非有意于文字為工,不得不然之為工也。”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