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HY2603 論文字數:10440,頁數:07
料應厭作人間語 愛聽秋墳鬼唱時—淺論《聊齋志異》中的鬼形象[提要]《聊齋志異》有七十多篇寫關于鬼的故事,并通過這些鬼故事塑造了各種各樣的鬼形象,本文認為這些鬼形象按其本質,大體可分為以下三種:一為恐怖的猙獰厲鬼;二為多具人情,和易可親的善鬼;三為對某物執著迷狂的癡鬼。蒲松齡通過對這些鬼形象的塑造,寄托了自己“孤憤”。同時,這些鬼形象也承擔著一定的現實意義和一定的社會文化功能。[關鍵詞] 蒲松齡 《聊齋志異》 鬼形象 分類 中國的鬼文化源遠流長,魯迅先生說:“中國人本信巫,秦漢以來,神仙之說盛行,漢末又大暢巫風,而鬼道日熾;會小乘佛教亦入中土,漸見流傳。因此,皆張皇鬼神,稱道靈異,故自晉訖隋,特多鬼神志怪之書”(《中國小說史略》)。這類講述了鬼故事的鬼神志怪之書首推干寶的《搜神記》,晉宋之初陶潛的《搜神后記》,劉宋臨川王劉義慶的《幽冥錄》。那么到底什么是鬼呢?《說文》:“鬼,人死歸為鬼,從兒,⊕象鬼頭。”一般認為鬼是人死后離開形體而存在的精靈或死亡的祖先,或萬物的精靈。①徐華龍先生在1994年出版了一部包羅萬象的《中國鬼文化大辭典》,可見在民間流傳的鬼故事一直是一種文化,受到人們的重視。更有趣的是清泉先生1929年在廣州《民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