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HY2462 論文字數:7775,頁數:06
要提琴、洞簫,更要鼙鼓——淺議有關郭沫若的兩極閱讀現象
[摘 要] 當今社會一般讀者對郭沫若的評價不高,而“專業閱讀”卻甚表贊許,形成兩極閱讀現象。本文提出對《女神》這類時代性很強、而今比較有歷史隔膜的經典作品,閱讀欣賞時應回到作品創作的歷史現場,分析想象作品受眾當時的心理,感觸當年作品和讀者之間互動互涉的關系,達到比較有歷史感的評價,從而理解作品之所以會成為經典的原因。指出當今社會上尤其是青年讀者中普遍存在的對郭沫若其人其詩的不認可現象的偏誤,認為《女神》等經典作品在今天仍有其積極意義。文中還分析郭沫若文藝型的人物心理特征,極其“多變”的原因,認為應該本著知人論世、知人論文的態度去評價郭老,對其天才與凡庸都應有正確的評價。[關鍵詞] 郭沫若 《女神》 兩極閱讀現象 受眾心理
文學巨匠郭沫若的《女神》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公認的經典之作,標示著新詩初創期的最高成就,最能體現“五四”的時代特色。郭沫若在文學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女神》所奠定的。對《女神》往往有兩種讀法,一種是“文學史的讀法”,注重從中國文學歷史發展的鏈條中考察作品,確定其特色、價值、影響與地位。當今各種版本的現代文學史,幾乎都是這樣評價郭沫若的。有一種學術界流行的排座次的說法是“魯郭茅巴老曹”,不一定很準確,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