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HY2046 論文字數:7428,頁數:06
臺灣文學中的“鄉愁”
[摘要] 臺灣文學在當代的發展稱的上是“主潮更迭”,但幾十年中唯一不變的一個主題就是“鄉愁”。 1949年,數以百萬計的大陸人背井離鄉來到臺灣,帶來了20世紀中國歷史上最龐大的放逐人群。從國府要員到普通士兵,從高層文化人士到廚丁馬夫,由于征戰連年,反攻無望,又不得“三通”,均悶守孤島,于是便形成一種特殊社會———放逐社會。臺灣社會孤懸海隅的政治現實,不僅使離家去鄉、隨軍渡臺的老一代作家,也使在臺灣長大的新生代作家,普遍存在一種失落感和流亡意識。浪子意識與鄉愁情懷產生了無數優美動人的篇章,給我們留下了許多富有思想價值和美學意義的東西。六十年代興起的留學熱潮,又形成了獨特的“留學生文學”,從指向“大陸”的鄉愁衍變成了指向整個“中國”的鄉愁。六、七十年代,經濟的飛速發展,促使農業社會過渡到了工商型社會,鄉村文化過渡到了城市文化。環境污染,人際關系淡漠,犯罪等社會問題引起了人們更多的關注,對代表著安逸、平靜恬適的“鄉土”生活的懷念由此而生,這樣的“鄉愁”不僅表現在了文學家的筆下,在很多臺灣極富人文與反思精神的藝術家那里也得到了同樣詩意而深刻的表達。1987年底臺灣敞開了人們回鄉探親的大門,隨之產生的“探親文學”又為傳統的“鄉愁”文學增添了新鮮而又明亮的色彩。
[關鍵字] 鄉愁 席慕容 余光中 白先勇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