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HY1584 論文字數:6521,頁數:04
“城堡”下的地洞——論卡夫卡的悲劇精神 [摘 要] 卡夫卡本人及其《城堡》等作品都體現了一種強烈的悲劇精神,從心理分析角度可探究其悲劇精神的內在根源。民族心理、父子關系都導致了這種必然選擇,《城堡》等更是體現了在傳統意識與個體覺醒的碰撞中去尋求精神出路、希望解脫痛苦的心靈歷程。[關鍵詞] 卡夫卡 精神悲劇 心理分析 《城堡》 地洞 卡夫卡一生可謂平淡無奇,然而他的作品顯示出來的他的精神歷程卻是觸目驚心、波瀾壯闊的。有人說卡夫卡是一個“痛苦的天才”。他的痛苦和軟弱,根源于他對人生苦難有深刻的認識又找不到擺脫苦難的出路,只得沉默、忍耐。卡夫卡把現實存在放在首位,認為重要的是人在現實中的存在和選擇。可是,他發現自己以及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個罪惡的世界上,而這罪惡是人性本身決定的因而是永恒的,人人都參與了使世界顛倒、荒誕的行動。在他看來,人生在本質上是永恒的荒誕,是無法擺脫的苦難深淵。人能做什么?選擇什么?任何改革的結果總與其最初的目的背道而馳,都無從消除惡,任何行動都絲毫不能改變存在之荒謬的永恒本質。因此,卡夫卡在作品中從不議論、說教,更從不試圖解決什么問題,他認為他自己也不是光明,也是個死胡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