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6082
論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摘 要]內部控制制度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信息產業十分發達的當今社會,有效的內部控制不僅能促使企業資源合理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而且對于防范舞弊、減少損失、提高資本的再生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實踐證明:內部控制得控則強、失控則弱、無控則亂。內部控制已成為衡量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標志。加強和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保證會計信息的質量,對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信息披露制度,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并保證資本市場的有效運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關鍵詞] 企業; 內部; 控制制度 一、 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現狀分析自20世紀90年代起,我國開始在企業大力推行內部控制。1996年,財政部發布《獨立審計具體準則第9號——內部控制和審計風險》;2001年6月,財政部頒布《內部會計控制規范——基本規范(試行)》和《內部會計控制規范——貨幣資金(試行)》;2003年6月,內部審計準則委員會發布《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5號——內部控制審計》和《內部審計具體準則第16號——內部控制中的風險管理》。但從內部控制理論的發展來看,現代企業制度下的內部控制已不僅僅是傳統的查弊和糾錯,而是涉及到企業的各個方面,成為公司治理的具體體現。在現代公司制下,內部控制制度的職能不僅僅是保證企業財產的安全完整,檢查會計資料的準確、可靠,還包括促進企業貫徹經營方針、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在實踐中,我國企業內部控制仍停留在保障會計資料安全、完整及資金的安全性上,無法有效實現會計的監督與參與企業內部管理的職能。具體可歸納為: 1 會計控制相對弱化 會計控制是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內容,只有建立有效的會計系統,提供真實、完整、可靠的會計信息,才能為企業的財務運作、經營決策和管理目標的實現提供決策分析依據;只有將會計控制強而有力地貫穿于企業的財務管理過程中,才能真正發揮會計的監督與管理職能,保障資金的安全、盡力規避風險。從我國企業的現狀來看,會計控制普遍弱化,會計職能更多的只是體現在報賬算賬上,對于企業的財務運作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一方面,我國的會計準則、會計制度無一不是政府主導下的產物,企業的會計信息更多地被看成是一種對外提供的準公共產品,大多數企業沒有提供高質量會計信息的內在動力,少數企業為了某種利益,甚至不惜提供虛假的會計信息,更談不上利用會計系統對企業進行內部控制與管理了。另一方面,受陳舊的管理體制制約,我國企業的會計職能更多的只是核算職能,大多數會計人員實質上只是單純的報賬員,在具體經濟業務的確認過程中,嚴重受制于企業管理決策層,無法保持其應有的獨立性,使會計的監督與管理職能大大弱化。從近年被揭露的財務舞弊案例可以發現,幾乎所有這些企業的管理問題都是通過政府部門檢查、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等外部力量揭露出來的,反映出我國企業會計控制外部化的特點,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與監督嚴重滯后。 2 企業內部控制觀念落后其一,我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基本上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和發展起來的,大多將內部控制制度簡單地理解為單位的內部牽制制度。實質上,現代企業的內部控制是基于公司治理中的委托—代理關系逐步發展起來的,體現了現代公司治理對于企業內部各利益相關主體(大股東與小股東、股東與職業經理人、企業內部各部門等)的權利劃分與制約,是企業內部各利益主體在充分博弈的基礎上形成的一種契約關系。筆者認為,企業的內部控制應包含企業的決策授權機制、企業內部各部門間的權限劃分、股東對經理人及管理人員的激勵約束制度、財務部門在企業經營決策中的地位等。從我國企業現狀看,公司治理存在內部組織間權限劃分不明確、企業制度起不到激勵約束作用、財務部門缺乏對職業經理人的有效制約等諸多問題。顯然,這些深層次的問題需要公司治理結構的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的設計、企業文化的建立,等等。這些正是我國企業內部控制中的盲點,不是簡單的內部牽制制度所能解決的。其二,我國企業在內部控制中,往往重視對產品生產成本的控制,對如何有效控制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