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4720
論國有企業改革
[摘 要] 國有企業掌握著國家命脈,三大能源公司更是如此。國有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是整個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中國加入WTO,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實現了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進一步密切。然而,與此同時國有企業出現了諸多問題,“大而不強”是我國國有企業的真實寫照,從國退民進到國企股份制,國有企業走上了曲折的改革之路。本文從國有企業現狀以及存在的改革問題進行了比較全面的分析,提出國企“大而不強”的原因。以及面對一系列挑戰提出了國有企業戰略轉型的選擇路徑。[關鍵詞] 國有企業; 國有企業現狀; 改革; 當前,我國國有企業的步伐已經邁入了最后攻堅階段,在這一巨大的變革時期,現代企業制度為我國國有企業帶來了生機和活力。不過,由于我國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目標基本停留在使我國國有企業的國有資本能有名義上的持有人,于是,在改革的過程中組建了許多大型國有集團和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使其成為我國國有資本的授權管理人。但是,他們代表的所有者行使所有權約束的能力和權力依然非常有限,這樣,我國國有企業實行股份制改造的路勁依耐就面臨巨大的障礙,仍不能有效地使我國全部國有企業從根本上擺脫困境。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理論界許多學者提出了不同的改革思路,其中主要包括:企業管理創新論、在產權制度方面進行企業制度創新論、技術創新論、企業家創新論和結構調整論等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路。
一、國有企業的現狀分析 我國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較以前有了顯著地提高,2000年以前,我國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從來沒有超過1000億元,到了“十五”期間,我國國有企業的銷售收入和利潤實現大幅提高,資產質量進一步得到改善。截止2005年11月,我國國有企業實現利潤呢5649.9億元,全年實現利潤超過6000億元。國有企業實現利潤的提高,表明而來其強大的活力和實 力。然而,分析中國企業500強名單可以看出,此次500強人圍門檻從上年的93.1億元上升為105.4億元,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而且,中國企業500 強在世界企業500強中的比重繼續攀升,收入利潤率等績效指標首次超過世界及美國500強。 但中國企業500強只能定義為500大。目前我國國有企業多數缺乏核心競爭力,企業風險控制能力還比較低,屬于典型的速度經濟型企業。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對虧損的國有企業的補貼占我國財政總收入的20%,即五分之一的財政收入要用來補貼企業的虧損,可以說對這一虧損的補貼一直是國家財政沉重的包袱。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我國部分行業出現了“全行業虧損”的局面,例如民航業有6家企業進入500強,卻僅有兩家企業盈利,行業虧損達145億元。 二、國有企業大而不強的原因 1、政策性負擔嚴重 中國的國有企業,是國家在資本相對稀缺、勞動力相對豐富的要素稟賦結構下,優先發展資本密集的重工業而內生形成的。現在的國有企業改革方案實際的著眼點都在于改進國有企業的內部治理機制,但是,中國的國有企業也有他自身的特殊性,承擔著由政府發展戰略所導致的政策性負擔。在傳統體制下,政府給予這些企業各種扶持,包括低價供應原材料、人為壓低資金的價格,也包括直接的財政和金融補貼。同時國家還建立了一整套相關的制度安排,來配合趕超戰略的目標的實現。因此,這種負擔沒有顯出來。但是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各種價格扭曲和市場壟斷的取消,以及國外的產品進入我國,開放、競爭的市場逐漸形成。由于戰略性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