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4461
大學生就業難的經濟學分析[摘 要] 大學畢業生是國家的寶貴財富,是整個社會中充滿活力、富于創造性的群體。大學生就業難的話題一直也是大家為之爭論的焦點,尤其是1999年高校開始擴招以來,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大學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和供需比也呈下降趨勢,“十年寒窗苦讀,就業之路何在?”成為當代許多大學生最關心,也最迷茫的問題。分析當代大學生在就業道路上面臨的嚴峻形勢及挑戰,提出了部分的解決措施,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一定幫助,促進社會更加和諧發展。
[關鍵詞] 大學生 需求量 就業觀 就業形勢 隨著我國就業制度的變革、高校擴招、高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高等教育的普及是一件無可否認的好事,但是大學生的就業難得問題也越演越烈,就業形勢日趨嚴峻,尤其是2008年以來,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面臨的困難越來越大。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直接關系到學生個體自我價值的實現,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的有序、健康發展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影響大學生就業問題的原因較多 ,應從政府、學校、個人三方面考慮 ,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 一、整個大學生就業市場的現狀 大學生就業狀況既反映了大學生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狀況,也反映了大學生培養質量。我國大學擴招后,大學生就業難得問題已經是一個不爭的現象,且有可能越來越難得趨勢。這個方面和國際經濟形勢近3年來連遭打擊,一方面和中國經濟結構體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關,更和當今大學生就業觀滯后有關。據統計,2011年,大學生畢業生的人數在660萬左右。在能力結構上,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并不是基于職業路徑的需要進行建構和培養,難以滿足人力資源市場的需求。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變化,用人單位的需求模式發生了顯著的變化。用人單位的勞動力需求行為基于“職位分析下的任職資格模型”在勞動力市場上通過價格機制選用合適的人才。 二、大學生就業難原因分析 1、大學畢業生自身原因: 很多大學畢業生存在攀比、盲目求高、不平衡、自負、依賴性強等心理,擇業觀遠不能適應當前的就業形勢,而高效在大學生就業觀念的影響方面發揮的作用又微乎其微,因此,加劇了大學生就業難現象的出現。中國人才熱線最近發布的2011年首份大學生、研究生求職調查顯示,近七成大學生和研究生任然選擇在深京穗滬津這五座大城市工作,而深圳特區成為很多大學生就業的首選。此次調查數據來源于深圳、北京、上海、廣州四大一線城市和眾多二線城市收集的2萬份問卷,調查顯示,23%的學生將深圳特區作為就業首選城市,在就業城市榜單中位居第一,其次是北京和廣州,各占16%,選擇在上海和天津就業共計8%。選擇上述五大城市就業的大學生的比例在全體大學生中占近七成。這造成了局部地區和局部行業人才的過剩,因為大家都希望留在發達的大城市中,至少要爭取留在地市級以上城市里。因此,部分畢業生選擇工作單位時首先關心的是工資、工作地點、工作環境,即使工作單位比較理想,如果要長時間到基層鍛煉,還是要重新考慮。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