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540
關于大學生就業心態的剖析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學生就業從原來的國家統一分配到如今的雙向選擇,自主擇業,逐步走向市場”的方向轉化,這樣既給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擇業機會,又使他們面臨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部分大學生在擇業時一味追求經濟收入豐厚,社會聲望較高的職業,導致基礎工作不愿做,高不成低不就,在家待業大學生日益增多, 本文試對大學生的擇業心態進行分析, 探討當代大學生如何更好的調整擇業心態。 一、大學生就業存在的心理問題 1.浮躁焦慮、情緒不穩 就業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第一步,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及激烈的就業競爭,每位畢業生都存在著這樣或那樣的顧慮,他們不僅擔心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擔心自己在擇業的失誤會造成終身遺憾,而且對未來職業生活感到心中沒底,因此就業過程中存在焦慮,總是想著各種不必要擔心,造成精神緊張,煩躁不安,意志消沈,行為上也表現的反應遲鈍,手忙攪亂,無所適從。 2.眼高手低、好高騖遠 當代大學生自我認知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有些學生往往高估自己的專業素養,對就業環境不正確認知,把社會環境看得過于復雜或過于簡單,或者高估自己、低估環境,或者低估自己、高估環境,總希望盡快找到實現自我的場所,盡早在社會舞臺上展現自我,而現實往往令他們大失所望。導致高不成低不就,于是,缺乏自信,怨天尤人,不善于競爭等現象,選擇在家待業,等待機會的降臨。 3.被動依附、盲目順從 當代大學生90%以上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受父母呵護,包辦一切,缺乏必要的心理素質的培養,以及基本的自理自立能力的鍛煉,致使他們養成強烈的依賴心理,在擇業的過程中往往缺乏獨立自主性、主動性和計劃性,缺乏自我責任感和進取精神,在社會為其提供的就業機會面前顧慮過重,不知所措,只有一味的依賴學校,聽從家長的安排,或被動就業,等候理想單位來相中自己,一旦希望落空,往往會產生極大的心理落差,甚至會出現極端行為。 二、大學生就業心理問題的剖析 1.社會因素 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對大學生就業產生的影響:當前我國的產業結構正進行著戰略調整,產業結構的調整必然對勞動力結構產生深刻的影響。但由于我國產業狀況是傳統工業已經完成了數量擴張的發展階段,走上了追求質量、效益的道路,而面臨轉崗分流問題,對畢業生需求的數量減少、層次提高,增員空間不大;高新產業發展卻又處于尚未成熟階段,雖創造出一批新的就業崗位,但對大學生增加就業的量并不大。2.就業市場不完善與社會上存在的不正之風對大學生就業產生的影響:近年來,政府為了鼓勵大學生就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但缺乏力度,就業機制不健全,與之配套的政策法規和措施有待于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再次社會上學歷歧視和性別歧視依然存在,有些單位招聘時要求學歷本科以上,專科生不考慮,現在要求更高了,另外,一些單位明確規定不接受女畢業生,這些問題大學生的心理產生巨大的沖擊,從而導致悲觀,不滿等不良心理的表現。3.拜金主義與功利傾向對大學生就業產生的影響:當代大學生在擇業時越來越多地考慮目前利益,缺乏職業的社會意識,長遠意識、從而表現出就業過程中為利益所牽引,盲目追求就業環境、經濟收入、福利待遇等。 2.學校因素 盲目擴招、盲目設置專業現象:目前許多高校在專業設置和招生時存在專業林立、盲目擴招的現象,其忽視按需培養,沒有很好地與社會的需求進行有效的對接,造成畢業生供大于求。部分高校發展理念落后,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沒有得到全面改革和創新,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據不完全統計(上海交通大學在2005年招生人數200人,專業設置數量,畢業生就業率為。2011年上海交通大學)2.高校中就業心理輔導工作形同虛設,不能真正滿足大學生的畢業需要:職業輔導教育直接影響到大學生的職業傾向、職業目標和職業生涯規劃。然而,我國真正開始重視和開展大學生職業心理輔導工作起步較晚,絕大多數高校對畢業生的就業指導主要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訓練,健康心理的指導教育等工作遠遠不能滿足大學生自身需要。許多大學生在校期間沒有接受過系統、專業的職業規劃教育,臨近畢業時還對就業,擇業等問題認識不清,缺乏求職的實際能力,不會恰當地自我推銷,不敢積極應對,不能準確把握機會。從而容易出現焦慮、迷茫、困惑、煩惱浮躁等情緒,影響就業幾率。 3.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與家長對子女的影響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學生的就業觀,包括家庭成員的態度,家庭成員的期望,家庭教育的引導以及父母權威作用的發揮,大部分畢業生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子女的期望及父母的職業定位,父母的地位和社交能力,社會關系,家庭環境等方面,這些因素存在使畢業生時產生依附心理。部分家長還存在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實惠主義,這容易使大學生產生“工作輕松,工作收入較高,福利待遇好,不費多大力氣就可以干一番大事業”的擇業誤區和一切以工資待遇為主的功力心理。家長對子女過分溺愛,往往會造成子女在擇業過程中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狀況。甚至有的家長在孩子擇業過程中全程“作陪”,畢業生招聘會常會看到家長替孩子投簡歷、陪孩子應聘的現象。家長的全權安排,使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依賴性強,對困難和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降低。由于他們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擇業”,在走上工作崗位后也會出現不能適應、不能勝任等問題。從個體成長來說,家庭對個體的心理和觀念有強大滲透力和塑造力。許多大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難以降低自己心中的標準去實現就業,其中很大阻力來自家庭影響,這是由于一方面,父母多年的望子成龍心態與期望造成了學生本身對就業的認識產生偏見。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多年的努力似乎需要給家長所謂的成功交代。否則,學生就會產生心理上的落差。這就出現了有些大學生會選擇延遲就業,在家待業,不去創造和尋找任何就業機會。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