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物質文明建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但由于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不均衡,加之各地人口、資源、政策等各方面存在的差異,使各地區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參差不齊,不同的地區具有不同的特點。在這一背景下,研究我國各地區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費性支出情況,明確各類地區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的差異與特點,有利于決策部門從宏觀上把握我國各地區的消費情況,協調各地區的發展,切實落實“出口、投資和消費共同發展”的經濟政策,推動我國經濟再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消費結構 聚類分析 引言: 我們通常所講的居民消費,是消費者為了個人或家庭集體消費而購買商品和勞務,是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影響社會經營活動的重要因素,居民消費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總是不斷變化,已經被越來越多的經濟學者所關注,其影響力也愈加強大。因此,研究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現狀及其變化、分析影響其變化的各種因素,對建立合理的消費結構,擴大內需,搞活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定產業政策,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城鄉居民消費支出結構分析。城鄉居民消費最直觀地反映在恩格爾系數上,恩格爾系數是指食品支出金額在居民消費生活消費總支出中所占的比例,恩格爾系數的降低意味著社會整體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如表1所示,我國恩格爾系數除2004年和2007年受農產品價格漲幅過快影響反常上升塊,從總體上看呈下降態勢,提現了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改善和生活質量的提高。 表1 我國2000以來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表(城鎮)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系數 48.8 46.6 44.7 42.1 39.4 38.2 37.7 37.1 37.7 36.7
1996年以來,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完成了從解決溫飽——達到小康——向富裕邁進的轉變歷程。根據恩格爾系數判定生活發展階段的標準(國際上通常用恩格爾系數反映國民生活階段,通常恩格爾系數在60%以上表示貧困;50-60%表示溫飽;40-50%表示小康;30-40%表示富裕;30%以下表示是最富裕)。從表2.1看出,我國城鎮居民食品消費所占的比重在逐漸減小,經過八年的發展,到2005年已降至36.7%,按照這一標志衡量,目前我國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已經開始向富裕邁近。當然也不能排除我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之間是存在的差異。例如:根據國家統計局國際中心的數據,在雜項商品與服務所占消費的比重中,中國大大低于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美國人收入的1/5用于娛樂休閑,而中國城鎮人口平均僅有3.5%的收入用于服務娛樂等雜項 消費的擠出效應,就是指在消費收入一定的情況下,某項消費支出的增加必然會導致其他消費支出下降。居民的家庭消費結構是指居民用于消費的各個組成部分,如住房消費支出、子女教育消費支出、家庭人口醫療消費支出、日常生活用品消費支出、旅游娛樂消費支出、交通消費支出,等等。住戶調查資料顯示,在八大類消費支出中,城鄉居民用于教育、醫療、住房,交通通信等項目的支出增長很快,而用于衣著、家庭設備、雜項商品等輕紡工業品的支出大幅度下降。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教育、住房、醫療和交通通信等費用支出過高,擠占了居民對其他方面的消費支出。在這里,為研究方便,把中國當前的消費結構分為住房消費支出,醫療消費支出,教育消費支出,交通通信消費支出和其他消費支出五大部分。由于我國消費結構的快速轉變,隨著住房,醫療,教育,交通通信商品或服務的價格的提高,會大大增加居民在這些商品或服務上的消費費用,而在短時期內,居民的收人水平相對不變,這必然迫使居民減少對這三種商品或服務以外的商品或服務的消費。 在這里提取1991年和2006年城鎮居民消費支出結構的數據簡單進行比較:
消費支出結構(%) 食品 衣著 家庭設備 醫療保健 交通通信 教育文化 居住 雜項 1991年 53.82 13.73 9.62 2.21 1.35 3.87 5.98 4.92 2006年 35.78 10.37 5.73 7.14 13.19 13.83 10.40 3.56
(數據來源:1991年和2006年的統計年鑒) 可以看出,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急劇轉型。其食品消費顯著下降,由原來91年全部消費比例的53.82%下降到06年的35.78。而醫療,教育,居住,交通通信所占的比例顯著上升,其中交通通信上升的比例最為迅速,因而將其列入消費的擠出效應研究。 三、模型設定 研究教育,醫療,住房和交通通信對其他消費的擠出效應的關系,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影響因素的分析 首先,高速增長的教育消費。主要表現在居民教育支出猛增,教育占消費支出的比重迅速擴大;各種擇校費、贊助費早已司空見慣;不合理收費屢禁不止,“高價教育”越來越高;教育費用與居民承受能力矛盾突出。 其次,高價住房。城鎮居民在住房消費方面的支出也在不斷增大,居住質量、居住條件改善在居民提高生活消費水平的目標中始終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住房正逐步向樓層更高和面積更大的防線發展,少數富裕戶的住房已向別墅式發展。由于預期房地產價格將會繼續大幅上升,許多家庭抑制其他消費,以積攢首付款和支付月供款。過高的首付款和月供支出明顯擠出了工薪階層的消費需求,絕大多數購房者紛紛削減了其他消費。因此,住房價格居高不下,已成為擠占我國城鎮居民其他消費的重要原因。 再次,高價的醫療費用。這個主要表現按在醫療亂收費問題屢禁不止;藥價仍居高不下;醫療收費超過多數市民的承受能力;不少城鎮居民無醫療保障。因而,高醫療也是對居民其他消費的一種擠出效應。 最后,交通通信費用的急速增長。在交通通訊消費支出中,包括固定電話費、移動電話費和上網費在內的通訊費用開支比例迅速上升。隨著交通通訊設施的快速發展和交通、通訊工具的大幅降價,我國城鎮居民交通、通訊費用支出呈現增加態勢。這表明交通、通訊消費快速增長已成為今年居民生活消費的熱點,它的增長使人們與外界的交流更加密切、方便、及時。 (2)數據的選擇 由于本篇考察的目的是研究“三高”與交通通訊的消費支出增長對其他項目消費的擠出效應。考慮到截面數據不能很好地反應近些年消費增長的變化以及結構消費的轉型情況,本項目采用的是時間序列數據來進行實證研究分析的。考慮到時間采集的困難,本項目選擇的數據為1995年到2006年的中國統計年鑒數據。
四、數據的搜集 本文搜集了1995年到2006年的數據如下表
(資料來源: 1996年-2007年中國統計年鑒) Y為1995年-2006年城鎮居民總平均消費支出 X1,X2,X3,X4分別為各年的交通通信,醫療保健,教育文化,居住的消費支出情況。 五、消費結構的聚類分析過程 消費結構指居民在生活消費過程中,不同類型消費的比例及其相互之間的配合、替代、制約的關系。就其數量關系來看,消費結構足指在消費過程中不同商品或勞務消費支出占居民總消費支出的比重,反映了一定社會經濟條件下人們對各類商品及勞務的需求結構,體現一國或各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居民生活狀況。 1.數據的獲取及來源。運用聚類分析方法研究城鎮居民消費結構。首先要根據研究目標確定相應的聚類分析指標。分類效果如何,關鍵取決于聚類分析統計指標的合理選擇。聚類分析統計指標應該有明確的實際意義,并且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本文以2008年我國各地區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費性支出為例,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八大指標:食品支出(X1)、衣著支出(X2)、家庭設備用品及服務支出(X3)、醫療保健支出(X4)、交通和通訊支出(X5)、娛樂教育文化服務支出(X6)、居住支出(X7)、雜項商品和服務支出(X8),對我國31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除臺灣、港澳外)的城鎮居民消費結構進行聚類分析。以便對各地區消費結構特點作系統科學研究。根據《中國統計年鑒(2009)》,獲取2008年我國各地區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消費性支出比例數據。 2.聚類分析結果輸出。本文應用軟件SPSSl1.5.采用歐氏距離平方和離差平方和法,對我國31個省份的城鎮居民消費結構進行聚類分析。輸出結果如圖l所示。 3.評價結果比較分析。從圖1可以看出,若選擇分類數為5,則得到以下分類結果。如表l所示。 根據表1,我國各類地區城鎮居民消費結構的相似性效果較好,且不同類型地區的消費結構有著各自的特點。 第一類中的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區的醫療保健支出、交通和通訊支出、娛樂教育文化服務支出、居住支出等方面都遠遠高出全國平均水平,綜合來看,第一類地區經濟較發達,各方面的消費能力都較高。在此類中,北京的娛樂教育文化服務支出在全國31個省份中名列前茅,北京的科研機構多,藏書量大,高等院校多,娛樂設施先進齊全,這些都是導致北京該項支出比例高的原因,不愧為我國教育文化交流的中心。縱觀全國,各地區娛樂教育文化服務比重近年來呈現逐漸上升的趨勢,這說明國家及各地區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均有顯著提高,并已逐步落實到行為中,初見成效,這也有利于我國進一步推進“科教興國”戰略。 第二類地區中的樣本數量較多,情況較為復雜。其中天津、江蘇等地區經濟一直較為發達,而江西、貴州、甘肅、陜西等地區雖經濟發展處于中等水平,但近年來在醫療保健和教育文化娛樂等方面的支出比例明顯增大,說明其居民消費結構逐漸合理化,已與很多經濟發達地區趨同,使得躍居第二梯隊。然而,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貴州等地區的食品支出仍然超過了40%,說明其收入水平較低,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仍應引起國家重視,加大扶持力度。 第五類地區中的云南和西藏,食品支出都非常高,尤其是西藏已超過了50%,而醫療保健支出、娛樂教育文化服務支出、居住支出都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尤其是西藏的醫療保健支出和娛樂教育文化服務支出等指標都排在全國31個省份之末,這些地區的醫療制度和文化事業的發展的確應該引起國家及地方政府的充分重視,大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加強地區精神文明建設。 2008年我國城鎮居民消費結構分類 類別 地區 第一類 北京、上海、浙江、廣東 第二類 天津、遼寧、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四川、貴州、陜西、甘肅、青海 第三類 河北、山西、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山東、河南、寧夏、新疆 第四類 福建、廣西、海南 第五類 云南、西藏
六、結論 從聚類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上海、北京、天津、廣東的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水平處于較高的位置,而青海、西藏、甘肅的人均消費水平處于低位。針對這種情況,為了引導消費、發展經濟,特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經濟的持續發展,終究要依賴于消費。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和收入水平的合理提升,促進城鎮居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步伐不斷加快,最終通過強大的內部消費拉動來保持經濟的持續健康增長。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