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現狀分析及對策 隨著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國民經濟總量以及規模呈現大幅度的上升,人均GDP也逐步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也逐步由弱到強,同時,開始并加大對外經濟開放力度,實現了從封閉半封閉向全方位開放的重大歷史性轉折。近年來,外商直接投資在促進我國資本形成、激活閑置生產要素、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以及推動我國對外貿易的發展和優化進出口商品的結構有著重要的作用,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高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但是同樣還應該注意到,由于我國正在從整體短缺經濟向結構性過剩的經濟的轉變,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經濟的發展依然有推動作用同時,也必然會引發一些新的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有制約作用,對此我們不能忽視。 一、外商直接投資的概念 外商直接投資,英文簡稱FDI,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給出這樣的定義:一個國家的居民(直接投資者)在投資者所在國之外的另一個國家的企業(直接投資企業)進行的以獲得持久利益為目的的活動。這里所說的持久利益指的是一種長期的合作關系,同時直接投資者能夠影響投資企業的管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國際收支手冊》也指出:外國直接投資是一國的某經濟實體,以從另一國的企業中獲取長期利益為目標。另外,(UNCTAD)在《1998年世界投資報告》中也指出:國際直接投資是一國(地區)的居民實體(外國直接投資或母公司)在其本國(地區)以外的企業(外國直接投資企業、分支企業或國外分支機構)中建立長期關系,享有持久利益,并對之進行控制的投資。其中,聯合國貿易與發展委員會的對外商直接投資的定義是目前比較通用的定義。 外商直接投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其投資效果具有一定的時滯性。因此,短期來看,FDI并不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但長期來看,我國的經濟產出與FDI之間卻存在長期穩定的均衡關系。首先,外資的流入有利于彌補我國現實存在的儲蓄缺口,大大激活國內的閑置生產要素,直接提高引資企業的生產能力,提高國內要素的使用效率,形成新的高效的生產能力和創造能力,同時還有產業連鎖效應和示范與牽動效應。 二、外商直指投資的現狀分析 外商直接投資,對中國對擴大外開放和加快市場經濟建設有重要作用,FDI的不斷擴大促進中國經濟全球化趨勢,體現出中國主動參與國際分工。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投資環境和市場環境吸引了大量的外商,中國成為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最多的國家之一。
(一)FDI在我國的投資規模 由于國內投資環境的變化,出現外商投資高潮。近年來,在其他國家出現發展速度減緩、貿易不平衡的加劇以及資金的供求不均衡,而中國卻出現了經濟的快速增長,另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進步正軌,國有大中型企業加快轉換經營機制步伐,各種經濟成分都快速發展,這就加劇了對外貿易活動的進行,正是由于投資環境出現大的變化,展露出一篇生機,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資,FDI在我國的規模也就越來越大。 FDI在我國的投資結構 外資的投向根據國家的產業政策的引導發生變化。從投資的產業結構上來看,外商投資的領域不斷擴大,基礎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與技術改造,金融、商業、旅游和房地產等第二產業投資比例都有所提高。FDI投入方向主要以第二產業為主,第三產業次之,第一產業最少。我國的FDI主要分布于第二產業,所以FDI的減少對第二產業的影響也最大,特別是FDI投向比例最大的制造業。相反,投入第三產業的FDI在期間內有增長的跡象,而第三產業的經濟增長率也于此時首次超越了第二產業。在外商投資的地區結構上,雖然出現了向西北的推進的趨勢但外商投資的結構主要集中于東南沿海的格局雖然沒有質的變化。總體看來,外商直接投資呈現出了多元化趨勢。 FDI在我國的投資效果 積極作用 (1)提供充足的資金。外資是我國進行投資補充性的資金,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外資在固定資產投資中所占的比重明顯上升,正是有了外資的大量進入,這樣就大大的彌補了國內對于大量資金的需求,為經濟的穩步增長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改善資產質量。利用外資的一個重要作用是改善資產的質量。一方面, 通過中外合資企業,盤活低質量資產,有跨國公司的投資改造,可以提高一些來企業的效率。另一方面, 跨國公司帶來的高技術也可以太高資產額質量。 (3)改善貿易結構。隨著外商投資企業的不斷增加,出口額有明顯的提高,同時增加速度也有了明顯的改善,在外商的帶動下,出口商品的結構的到了優化。 (4)提高產量、增加就業。外商投資企業在中國工業產出和就業中越來越占有重要地位。這樣大大的帶動了國內的就業水平。通過外資企業,直接間接從業人員占到很大的比重,這樣大大提高了國內產值,促進了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 (5)提升技術和調整產業結構。對外開放, 外資企業都擁有先進的技術,對于我國大多數的勞動密集型來說,起到了帶動作用,對于國內的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都有明顯的作用。 2、存在的問題 (1)產業分布極不平衡。在產業政策的引導下,外商直接投資出現了高度的地區、產業分布不均。首先,第二產業的投資比重明顯偏高,第三產業次之,第一產業最少;其次,出現嚴重的地區分布不平衡問題,外資過度集中在東部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出現了明顯額地區性失衡。這就導致東部沿海和經濟發達地區的投資形式容易國際接軌程度高,走向世界,而西部地區仍然以勞動密集型為主,而且幾乎沒有跨國公司。 過多過快的外資流入, 會直接加劇國內的通脹。我國是固定匯率制,外資的流入首先要換算成人名幣,因此加劇了對于本幣的需求,促使央行被動加大基礎貨幣的投放,而央行難以通過對沖來消除這種快速的貨幣供給,從而加劇國內的通脹壓力。 (3)外商直接投資加工貿易傾向的局限性 外資主要集中在高比例份額的貿易加工部分,其原因是由于我國與重要貿易伙伴間貿易不均衡造成的:加工貿易引進的高新技術質量不高;產品增值率低加工貿易推動產業結構的效果較差;加工貿易產品的高出口量易使我國其他產品受到反傾銷待遇。 (4)消耗資源, 污染環境。近年來, 地方政府為了擴大自己的政績,盲目的招商引資,因此僅僅為了數量而沒有過濾質量差的,這就導致經濟流入伴隨的是對于不可再生資源的極大浪費以及生態環境的破壞,只是實現經濟的增長,忽視了經濟的發展,導致出現經濟不能可持續的發展,產業整體水平不高,還缺乏技術含量。 三、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的對策探究 面對外商直接投資表現出來的弊端,我們應該合理利用和引導外資以趨利避害。 首先,要完善外部環境,健全和完善立法,為外商投資提供更為優越的外部條件,提高其運作質量與效率,帶動進出口貿易的發展。一方面, 積極引進國內缺乏的并制定相關的配產業政策, 同時注重加強產權保護。另一方面, 對于借外資之名的違法行為要嚴懲不貸。 其次,積極引導利用外資的產業與區域導向,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正確引導外資投向。引導外商向中西部地區和東北老工業基地投資,促進我國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政府注重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貿易領域的引入, 同時要鼓勵跨國公司在中國進行高技術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的投資, 提高技術合作水平。 再次,與時俱進, 革新觀念, 政府部門要轉變觀念,立足可持續發展,實現由“引”向“選”的過渡,嚴格控制勞動密集型、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 最后,政府要營造一個國內公平競爭的環境,鼓勵企業的合法經營和良性競爭,加大自主產業的發展,保護民族產業,保證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