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發展與政府管理創新 發展民營經濟,是進一步完善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戰略選擇。民營經濟的發展與政府制度創新之間存在著密切的互動關系,民營經濟的發展推動著政府的制度創新,而政府的制度容納程度決定著民營經濟的發展水平。由于歷史的原因,我國還存在著約束民營經濟發展的行政制度和管理體制。因此,必須從保護民營經濟產權、完善市場競爭制度體系、拓寬融資渠道、健全社會服務系統等方面重構制度體系,創新行政體制,促進民營經濟的突破性發展。 一、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1、民營經濟發展的制度需求和完善制度安排需求的問題 一方面隨著民營經濟的發展逐漸暴露出與之相適應的一系列制度障礙,另一方面我國現實中又同時存在著制度供給過剩和制度供給不足的不均衡。為解決這一問題,必須尋求新的治理模式,由地方政府、市場機制和民間商會共同參與的社會多元化治理模式,既能提升政府的管理效能,又能滿足民營經濟的制度需求,也是克服制度供求失衡的管理模式。為此,要著眼于制度供給主體和供給機制的革新,并著眼于地方政府與民營經濟、地方政府與民間商會組織以及民間商會組織與民營經濟的關系協調。 2、民營經濟綠色發展問題 由于我國民營企業大多起點較低,其自身環境意識、綠色發展意識較差。為此政府要充分發揮其作用,在加強綠色認證等宏觀管理上,在加大環保投入幫助民企提高科技水平上,在完善相關立法強化環境監督管理等方面發揮其宏觀指導作用,同時政府還應推行“綠色外交”,幫助民營經濟打破國際貿易壁壘。 3、民營經濟發展對政府管理體制的挑戰 民營經濟發展必然帶來對政治參與體制的挑戰、對市場監管體制的挑戰和對行政領導體制的挑戰。增強現有政治參與體制對民營企業主的吸納能力,不斷拓寬民營企業主的政治參與渠道,吸納優秀的民營企業主成為政府部門的管理人才等,不僅可以減輕行政組織的壓力,也能激勵民營企業主的社會公眾意識。 4、民營經濟發展對地方政府管理方式的挑戰 相對于民營經濟的發展,地方政府的管理模式表現出明顯的滯后性。因此,應該創新政府的思維,從而變革其管理模式,除應調整政府經濟職能外,還應規范政府行為,降低民營企業發展的外部成本,拓寬融資渠道等方面為民營經濟發展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考慮到民營經濟分散經營的特點,地方政府應該支持建立地方商會,由其處理企業內外關系的維護、市場環境的整治、行業產品價格的制定、競爭行業的規范等,起到民營經濟與政府的聯絡人的角色。 二、地方政府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機制和途徑 地方政府的管理模式決定民營經濟的產生與發展狀況。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民營經濟表現出越來越大的活力和對市場的推動力,但事實上,民營經濟的發展卻呈現出巨大的地區差異。針對這一現象,學者們提出,除了地方經商傳統及民眾的文化心理等影響因素外,地方政府對于民營經濟的態度及與之相適應的管理方式才是造成這一差距的最主要原因! 1、地方政府的角色選擇與民營經濟發展。 政府應該如何處理自己與民營經濟的關系,不僅關乎公共管理的提高,也對民營經濟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在此需要克服兩種錯誤:一是某些地方政府看到民營經濟的強大優勢,一廂情愿地用行政手段把發展民營經濟的愿望強加于社會;另一種是有些地方政府仍然固守“無為”原則,不敢越雷池半步。對此,應該看到民營經濟的自發性與盲目性,決定了其發展中的局限性,如何做大做強,如何應對國際競爭和中國加入WTO后的挑戰,如何發展其人才戰略和科技戰略等。由此,地方政府應該根據其當地的社會發展狀況,民營經濟發展特點等情況靈活做出政策選擇,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既不能照搬成功經驗,也不能違背市場規律,更不能不尊重本地的客觀現實。 2、地方政府推動民營經濟發展的路徑分析 基于地方政府與民營經濟之間互有所求、互有依賴的前提,二者的合作應該是首要的選擇。發展民營經濟是實現政府目標的重要途徑,采取有效途徑推動民營經濟發展也應該成為地方政府的必然選擇。這些途徑包括: 第一,地方政府通過對中央有關政府的宣傳,營造良好的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輿論環境。 第二,地方政府要根據本地的實際及民營經濟發展的需要給予如金融、稅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第三,發揮政府的資源優勢通過合理規劃對民營經濟加以引導,以克服其自發性所帶來的發展盲目性和對資源的不必要的浪費。 第四,地方政府依法對民營經濟進行管理,以克服完全的市場競爭的負面影響,彌補市場缺陷。 第五,地方政府要為民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提供高質量的公共服務。 三、民營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向 1、企業戰略集中化。20世紀90年代初期,90%的跨國公司實行的是“東方不亮西邊亮"的多元化競爭戰略,F在,民營經濟是采取多元化戰略還是實行專業化戰略,爭論很多。,民營企業在多元化和專業化戰略的選擇過程中,要注意產業內競爭的成熟度或者說產業發展階段。在產業不成熟的情況下,多元化可能是有意義的,但在產業成熟以后,企業走多元化道路卻是很危險的。現在,許多處于成熟期的民營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已走出盲目多元化的誤區。“亞洲四小龍“之一的韓國經濟,主要依靠幾家大企業支撐,如三星電子、現代汽車、浦項鋼鐵,他們都是以一業為主的,自身形成了科研創新、生產經營、銷售網絡一體化。 2、增長方式集約化。從資源的角度來說,現在面臨著嚴重的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等問題。面對這些資源、環境的因素,企業繼續走粗放型的發展道路是絕對不行的。從創新的角度,民營企業要更加積極地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現有產業的科技水平,進一步加強研發投入和研究合作,堅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以我國的汽車產業為例,絕大多數汽車制造企業都走合資的模式,很小的零部件都要依賴國外進口,企業競爭力很難提高。 3、產權結構多元化。部分民營企業將改變股權單一化格局,通過參股、控股、并購等多種形式參與國有企業的改組改造,實現混合經濟的大發展。混合經濟,主要是說由民營經濟和國有經濟通過各種形式的聯合、參股和控股、兼并收購等形式的股權結構混合化。比如在重化工業和基礎設施產業領域的份額將進一步提高,在其中的部分中小類行業將占主體地位。 4、經營管理科學化。民營企業經歷一個經營管理方式全面革命的新階段,逐步跳出傳統管理模式,通過制度建設進入科學管理階段。民營企業中的公司制企業比例和海內外上市公司中的私營企業比例進一步提高;民營企業中家族與專家結合管理進一步發展,企業治理結構更加走向規范、合理和現代;一批專業人才和技術工人進入私企,管理人員素質明顯提高,普通員工素質進一步提高。 四、地方政府管理創新的意義 民營經濟發展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整體來看,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民營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力量;二是民營經濟已成為就業和再就業的主要渠道;三是民營經濟已成為對財政稅收的重要來源;四是民營經濟已經成為許多地方市縣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民營經濟的發展及其政府管理的創新上具有重大的意義: 1、有利于確立以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為基點的新戰略,有利于突破舊的思想觀念的限制,以發展民營經濟為戰略和政策基點,以市場化為基本原則,把重點轉移到加速新的經濟管理體制和制度的建設上來,要有“破”,有“立”,使民營經濟獲得前所未有的良好戰略環境。 2、有利于明確政府在發展民營經濟中的定位。找準政府正確定位的關鍵是要從計劃經濟思維中轉變出來,解決政府越位和錯位的問題,在政府不該介入也管不好的領域,大幅度地削減和放松政府干預,還權于市場,把市場能夠解決的問題交給市場去解決;還權于企業,不要直接插手企業的活動,對企業的調控要采取間接的方法,通過政府調控市場,市場引導企業來實現。政府著重要在為民營企業創造良好的軟硬環境上下功夫。 3、有利于引入“創新理念”,推進政府管理創新。地方政府管理創新沒有統一模式,必須根據其行政管理體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創造性地探索。 隨著民營經濟成長和市場機制基礎作用的確立,政府職能轉變的現實要求越來越迫切。政府的間接宏觀調控,是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管理經濟的基本方式。雖然這種間接宏觀調控與計劃體制下的直接行政性管理都屬于“干預市場”,但其根本區別在于前者著眼與彌補市場的缺陷,后者屬于“代替市場”。政府職能轉變,關鍵是解決職能上“越位”、“缺位”“錯位”問題。因此,建立廣泛覆蓋的政府公共體系,不僅是民營經濟發展的現實需要,而且是政府管理能否適應市場化進程的重要標志,是確立市場經濟新體制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袁曙宏:《建構法治政府》,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2、謝地:《政府規制經濟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3、叢樹海:《建立健全社會保障管理體系問題研究》,經濟科學出版社2004年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