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策略選擇 [摘要]:對外直接投資的策略選擇往往影響到投資活動的成敗.進行正確的策略選擇,不僅會使投資活動圓滿成功,而且會影響我們的產業優化和產業結構的調整,增加我國的國民生產總值.許多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失敗的原因就是在策略選擇上出現了失誤,因此本文認為:我國在對外直接投資的過程中必須注意到各種策略的選擇. [關鍵詞]:直接投資 策略選擇 一.對外直接投資的背景 從改革開發以來我國都是以“引進來”的策略促進經濟的發展和改善產業結構。在外資的帶動下,20多年來我國經濟一直保持高速發展,建立了良好工業基礎,隨著技術的引進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國內企業的努力,我國的產品在國際上獲得了高競爭力,產品的競爭國際競爭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產品的品質,二是產品的價格,而“中國制造”在這兩點上均以具備了條件,特別是在紡織品和機電產品領域,出口額占了近幾年的半壁江山。但是最近由于中國的商品的”廉價競爭力”,進口國對我國的產品的出口制造了很多障礙,反傾銷調查接踵而來。目前,中國以成為世界遭受反傾銷最多的國家。為了抵制中國產品的大量出口,各國的技術貿易壁壘也逐漸增強,國內同行過度競爭導致利潤微薄,加上國內資源的瓶勁限制和進口石油價格的急劇上漲,大量成熟產品企業在國內很難生存下去,而國內大企業要想提高自己的國際地位和國際競爭力必須走出去,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企業近幾年開始了對外投資的熱潮,也就是我國企業開始實施走出去的戰略,才能獲得進一步的發展。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必須抓住時機,講究戰略的的選擇。 二,對外直接投資的理論分析 1 產品周期理論 代表學者是哈佛大學弗農(rc..Vemon)于1966年5月在《經濟學季刊》發表的《產品周期中的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一文中首次提出了產品周期理論。弗農將產品周期從該產品進入市場時起劃分三個階段:創新階段、成熟階段和標準化階段。同時假定世界有三類國家,一是新產品的發明國(發達國家);二是模仿國1(發達程度略低的國家,通常為較發達國家);三是模仿國2(落后國家,通常為發展中國家)。費農認為,新產品隨其產生、成熟到標準化將在這三類國家間進行轉移,其轉移過程是:在母國生產并出口——轉移到較發達國家投資生產,母國減少生產和出口——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投資生產,母國停止生產,改為從海外進口。該理論告訴我們,對外直接投資與產品的生命周期是密切關系的,同時也是體現對外直接投資的區域地理位置和產業,應該根據產品所處的生命周期的階段和投資區域的經濟發達程度進行側略選擇。 2邊際產業擴張理論 代表學者是日本的小島清,邊際產業擴張理論的內容是:對外直接投資應該從本國已經處于或者即將處于比較劣勢的產業,及邊際產業開始,并依次進行,小島清根據對外直接投資的動機將其分為自然資源向導型,勞動力向導型,市場向導型和生產與銷售國際化型等四中類型。邊際產業擴張理論要求對外投資的產品是標準化的產品,而且該產品在本國已經處于比較劣勢,從而要求我們的對外直接投資應該是本國處于或即將處于比較惡勢的產業。雖然該理論并沒有直接講述對外直接投資的策略選擇問題,但實際上該理論通過分析產品在不同階段其生產在不同類型的國家之間轉移的情況,間接提出了企業在外直接投資過程中應根據其產品所處的產業發展階段不同,而選擇不同投資產業的戰略思想。 3其相關的理論還有小規模技術理論和技術創新升級理論。主要中心思想是:“發展中國家跨國公司的比較優勢來源于小規模生產技術,這種小規模生產技術帶來的低生產成本等比較優勢能夠使生產者獲得比較利益”。技術創新升級理論是主要從技術累積論出發,提出了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產業分布和地理分布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變化發展并可以預測的,并提出了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的地理和產業特征,解釋了1980年代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對外直接投資的結構由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由一般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流動的軌跡,對于發展中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三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現狀 從我國對外投資的區域分布來看,目前主要分布在亞洲,其中港澳地區比較集中,此外是日本。韓國,其次的對拉美的投資也比較多,主要是利用開曼和維爾京群島兩個避稅港。2004年拉美已成為出了亞洲以外我國對外投資的地二大區域,2004年前11個月中國非金融領域對外投資總額18億美元,其中在拉美為8.89億美元。超過香港成為中國的最大投資區域,有55%進入礦業領域。再次是非洲,由于非洲經濟水平比我國低,我國在非洲投資主要低端的產業轉移,在美國和歐洲的投資有明顯的增長趨勢,投資主要是跨國并購和新的研究領域建設。較2003年對外投資的企業主體成分也發生了明顯變化。 四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策略選擇 在開展對外直接投資的過程中,中國企業不可避免地將會遇到一系列策略選擇。許多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失敗的重要原因就是在這些策略選擇上出現了失誤。因此,必須特別注意對外直接投資策略的選擇。 國別和地區策略 選擇國別和地區時應遵循的總原則是:第一,選擇我們進去后有比較優勢的國家和地區,而不是全球遍地開花;第二,選擇我們進去后的產品有市場的國家和地區;第三,依據不同的行業的項目性質選擇確定是進入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第四,在其他條件相同時,優先考慮周遍國家。 從總體上來看,中國的企業實業,科技水平和產品競爭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差距。我們擁有比較優勢的國家是發展中國家,原蘇聯體系中的國家以及與我國西部相鄰的國家等,在發展中國家,應盡量選擇那些規模較大,對企業產品需求較多,歡迎外來投資,且與中國保持良好關系的國家。當然,就具體的項目和具體的企業而言,只要我們有自己的比較優勢,只要產品有市場,我們也可以進入發達國家。無論是那一類國家的投資,都要注意該國的投資環境進行充分的,具體的分析與評價。作出正確的投資選擇。 二,項目的策略 科學地選擇對外直接投資項目,要注意考慮以下因素:(1)不同產品所處的發展階段,處于不同階段的發展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程度不同,對外投資企業決策者所應奉行的競爭戰略也應當有所不同。(2)中國企業自身的優勢。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要素,才能獲得最大效益和比較效益。企業獨特的和通用的優勢要素共同構成了企業獨有的競爭力,這是企業制定和選擇產業和項目策略的重要依據之一。(3),企業是遵循一元化發展還是多元化發展的道路。原則上, 一個企業在國內搞什么,到國外也應該搞什么,即堅持一元化發展和橫向發展。當然中國企業走向境外時也可以開展多元化經營,但與一元化經營相比,要謹慎,因為多元化經營比一元化經營對企業優勢要素和競爭力的要求更高。目前中國企業進行境外投資的可能性和世界直接投資發展的新特點,現階段中國企業境外投資產業選擇的重點應包括成熟產業的外移,升級產業的追蹤,資源利用型產業的開發等。 三,出資方式策略 現在已經辦起來的幾千家境外投資企業有不少是拿外匯資金(貨幣資本)作為出資物 的。其實境外辦企業不一定都拿資金去,就象外商到中國來辦企業一樣,拿機械設備,技術(專利。商標和專有技術),管理折股投資都是可以的。中國企業在機械設備,技術和管理方面已經具有一定的相對優勢,今后應鼓勵更多的企業利用這些優勢從事境外投資,即使在對外直接投資中必須投入一定量的貨幣資本,也不一定都從國內輸出。而是要進可能地從當地或者國際金融市場上籌集。 四. 所有權策略 所有權策略是指國內投資企業(母公司或者總公司)對境外企業的控制策略。所有權的形式有獨資,絕對控股,相對控股,參股和非股權投資等。當一個行業我們必須抓住控制權的時候,我們就不能放棄所有權。牢牢地抓住所有權 五 地理環境策略 地理環境的選擇是對外直接投資的一個重要選擇,要根據所直接投資的產業所需要的交通,地形,水源,空氣質量,氣候,原料來作出充分的策略選擇。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