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重慶旅游城市形象定位及規劃的看法 旅游形象是一個城市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旅游形象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社會公眾對這個城市的總體印象。重慶直轄以來,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市民素質、公共秩序、城市建設等有了很大的發展,旅游形象也在日新月異地變化。舊有的重慶形象已不能充分反應重慶的新時代特征,同時新的城市旅游形象定位與規劃已遠遠落后于大連、青島、三亞等旅游城市。本人在老師的指導下,結合自己在重慶做導游的一些心得體會,想談一下對重慶旅游城市形象定位級規劃的看法: 現有宣傳口號分析
從國內市場來看,重慶的“火鍋”、“山城霧都”、“火爐”、“靚女”以及“最年輕的直轄市”等特征都給國內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且與大家先前的感知十分吻合,但這幾方面揭示出重慶沒有一個統一的、鮮明的旅游形象。目前對重慶都市形象的定位多屬景觀性定位、社會性定位或綜合性定位,缺乏對都市文化歷史之“根”和現實之“魂”的深刻識別和挖掘。如“江城、山城、不夜城”的重慶形象定位,雖頗有重慶都市形象的浪漫意境,似乎也能反映出重慶的特色形象,但因其包容的獨立信息單元較多,容易造成形象的混亂;主要針對告別三峽游而提出的重慶旅游形象定位口號“世界的重慶,永遠的三峽”,頗有宣傳氣勢,內涵也非常到位,但其旅游形象仍然較模糊,特色吸引力仍有不足。此外,諸如“到直轄重慶,看大足石刻,吃山城火鍋,游長江三峽”的旅游形象宣傳口號,雖然旅游功能性很強,但其涵蓋的多個主體旅游項目未能貫穿一個統一的旅游主題和整合出一個鮮明的旅游形象,因而難以體現重慶旅游的核心吸引力與整體吸引力。 二、形象設計
旅游形象作為抽象之物,對其進行設計最直接的結果是推出一系列促銷口號。這種口號的實質內容必須來源于地方獨特性,才能避免過于空泛。它的表達必須充分了解游客市場的心理需求和偏好,要有一定內涵,體現旅游的行業特征,如強調和平、友誼、交流、歡樂等等。旅游形象的主題口號在語言方面還要反映時代特征,要有時代氣息,即要反映旅游需求的熱點、主流和趨勢。同時,要能夠打動旅游者的心,激發旅游者的旅游欲望,要被旅游者永久而深刻地記憶,要能夠廣泛迅速地加以傳播,即要有廣告效應。因此,旅游形象口號還要具備廣告詞的凝練、生動和影響力。旅游形象的口號創意也要借鑒廣告藝術,用濃縮的語言、精辟的文字、絕妙的組合等形式構造一個有吸引魅力的城市旅游形象。例如,“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雖為古語,卻也是一句不錯的現代廣告語。 由于不同市場區受眾對重慶現有本底形象的感知不同,對城市目標景觀的偏好也不同,因此,形象的設計也必須具有針對性,只有推出符合特定市場需要的形象,才會對該特定市場具有吸引力,成為吸引旅游者前來旅游的動力源泉。以下是本人針對國內、國際不同市場區公眾的形象宣傳口號。 針對國際游客:“聚焦遠東名城,暢游豪情三峽”。重慶曾作為二戰反法西斯遠東戰場的指揮中心,以及歷史上的抗蒙要地而影響世界的歷史名城形象,但其鮮明形象遠未在旅游市場上樹立起來。“遠東”二字一是體現重慶與世界的地理關系,把重慶融入國際化的環境,二是強調重慶在二戰中的歷史地位。在重慶悠久而傳奇的歷史中,具有顯赫地位、焦點角色和國內外影響力的時期當屬抗戰陪都時期。因此,以“陪都”為代表的“遠東歷史名城”具有鮮明的識別性和惟一性,是適應國際、國內客源市場的最大看點和賣點。之所以把“豪情”與三峽聯系起來,一是要加強旅游者對三峽的本底感知認識,把三峽的雄偉、壯闊主觀地引導入一種旅游情感之中。并且,國際游客除了領略三峽的自然風光外,來到異國他鄉,對當地的民族風情無疑是最有興趣的。這種“豪情”集中體現出重慶人的個性特征,配合這種感性認識,更要把古巴人及三峽周邊的民族特色營造出來。像在重慶主城區內,瓷器口古鎮已成為外賓經常光顧的旅游景點。坐在川東民居里,喝喝茶,聽聽二胡,欣賞一下中國民族傳統寫真畫,把玩一下渝派手工藝品,感受巴國古樸的民族風情。瓷器口雖然不大,但由于它具有民族特色。所以對外賓很有吸引力。同時,正在恢復、改建的嘉陵江邊的吊角樓也即將完工,人民大禮堂附近的三峽博物館也將于今日開放,這些舉措都表明重慶已在加強民族特色景觀的發掘、推廣,與之對應的形象宣傳也應跟上。 針對國內游客:“紅色山城,神韻石刻、峽谷之旅”。紅色一可以代表紅巖精神,這是傳統重慶一日游的項目;二可以代表重慶是火鍋的發祥地,到重慶不吃正宗的重慶紅湯火鍋就不算到過重慶,其正宗麻辣味道是無與倫比的;紅色代表重慶的熱情豪爽還有時尚的潮流。“神韻石刻”不僅僅要強調大足石刻的藝術成就,還有三教文化及其對孝的著重強調,在藝術欣賞的同時更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峽谷之旅”既包含三峽的推廣,同時對重慶本地豐富、奇特的峽谷風光也是一種帶動作用,多種多樣的峽谷、溶洞特色,在全國來說也是不多見的。“紅色山城”著重強調歷史,“神韻石刻”以藝術為吸引點,“峽谷之旅”可以為喜好自然險奇風光的游客提供一個旅游方向,三者互為補充,共同推出,向國內游客展示出重慶多方位的魅力。也可根據各地不同的旅游習慣有重點地組合推出。如峽谷之旅向平原城市推出,石刻向歷史文化積淀較少的沿海城市推出。 針對周邊游客,如果強行下個形象定位,個人感覺是不合理的,對周邊游這塊市場的推廣,因為大都是針對本地游客,出行以休閑度假為主,受形象定位影響不大,可以由旅行社自由發揮,這對繁榮本地市場大有好處。
三、規劃重點
1、繼續重視發展大足、三峽游市場 完善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遺產。重點推出“石刻藝術寶庫,宗教文化殿堂,小五金之鄉”等主題概念,大力開發石刻藝術鑒賞、宗教文化觀光、民間工藝制作、山林湖泊休閑等旅游產品。對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大足石刻,進行全方位、高強度的宣傳包裝,全力塑造世界級旅游品牌;在對大足石刻嚴格保護和深度開發的同時,要按照世界級精品的要求,強化旅游基礎設施、旅游配套服務和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建設。 長江三峽是我國最重要的入境旅游目的地之一,也是我國旅游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拳頭產品。三峽“頭”在重慶,“尾”在湖北,資源為兩地所共有。進入這兩個省市的游客,九成以上是沖著三峽來的。然而,在共同受益的同時,兩地旅游界始終未能捏成拳頭。畫地為牢,各自為政,反而撕碎了這個共有的品牌。1997年,兩地競相打出“告別三峽游”招牌,引得各地游客蜂擁而至。然短暫的風光之后,三峽游陷入低潮。沿途各縣市為了拉客,使出各種手段競相殺價,三峽游陷入惡性競爭狀態。2002年,三峽工程開始蓄水,給三峽旅游帶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而兩地仍是各唱各的調,暗自較上了勁。同是三峽國際旅游節,重慶辦重慶的,宜昌辦宜昌的。重慶只介紹三峽重慶段內景觀,宜昌也只強調三峽湖北段內的風光。宜昌圍繞三峽大壩推出了高峽平湖、兩壩一峽游和環壩雙神游,重慶則在為五個傳統景區升級的基礎上,推出五個新的景點,同時還推出了新三峽環湖游。去年下半年,就三峽旅游市場的地位問題,兩地的旅游部門還爆發了一場“口水戰”。 無休止的爭執、畫地為牢的分割,最終招致了市場的報復。現在重慶與湖北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一系列的合作也在展開之中,在宣傳促銷上,兩地按“高峽、平湖、大壩”的“大三峽”宣傳主題,共塑長江三峽國際旅游品牌形象 2、打好 “峽谷游”特色旅游牌 一直以來,作為長江三峽黃金旅游線的最大樞紐城市,三峽一直是重慶響當當的旅游“王牌”。既然是王牌,繼續經營下去是理所當然的。但是,諾大一個重慶,不能死守著一個三峽,要用發展的眼光來對待重慶的旅游。重慶旅游品牌形象塑造的重心不應只放在長江三峽上,還應放在主城上。這既是競爭格局的需要,也是重慶主城的突出特色與城市地位所決定的。重慶與湖北競爭的優勢首先應在主城。重慶主城的旅游中心、旅游核心地位能否確立和發揮,是關系重慶旅游生死存亡的大事。重慶完全不必與湖北直接爭打三峽牌,因為三峽牌是中國牌、渝鄂聯手牌,而非重慶牌,重慶應以主城為根基同時開發大三峽旅游。重慶應從根本上改變主城區僅僅作為三峽旅游過境地的局面,增強主城區對外吸引與組織客源力度,并在此基礎上主攻近郊旅游區及特色旅游區建設,最終做強“大三峽旅游線”。做大三峽旅游,重慶必須拿出第二張王牌,也就是喀斯特峽谷、溶洞地貌。為了吸引游客,做強成全國乃至全世界知名的峽谷游,要進一步整合優秀峽谷旅游資源,形成適合不同類型客人的峽谷線路。如奉節天坑地縫可提供探險自助游及攀巖、速降等活動。黑山谷特點在觀賞與游玩同步進行,人在水上行(峽谷有眾多的棧道浮橋),還有刺激的渝黔第一漂相結合。芙蓉洞屬于典型溶洞,里面景觀齊全,涵概常規溶洞的典型特征,而雪玉洞屬于奇特性溶洞,里面質地純凈,把一個冰雪狀的溶洞世界呈現地淋漓盡致,雪玉洞離豐都20多公里,現已開始作為三峽沿岸的一個新景點重點向三峽游外賓市場開放。還有正在立項開發的816廠核工業基地人工開鑿的巨大山洞,可以向游客展現6、70年代我國軍事工業的一個奇跡,如果開發出來,相信它的首創性及宏大性也會在旅游市場形成一定轟動效應。重慶還有很多已獲部分國內外游客贊譽的奇特峽谷景點在這里不能一一列舉出來,由此看出,重慶如此眾多的各具特色的峽谷資源,在全世界都是不多見的,很有發展的潛力。今后發展方向更要爭取在游客心中樹立“峽谷之邦”、“重慶歸來不看峽”等觀念。 3、保護、開發陪都遺址游 作為主城旅游競爭的另一個優勢——陪都遺址,現在的問題是景點仍存,但比較分散,沒有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旅游區域也就是沒有一個完整的陪都遺址旅游規劃,形成不了一種強有力的吸引力。本人認為,一是需要通過對史料分析、研究,增強這些遺址的歷史內涵,因為一個景點首先要有內容別人才會來,不能光靠一個名字、一張床、一張椅子,就說是某某故居、遺址。這需要通過從國家文獻、檔案中重新收集這些資料,還可以從民間保存、國際友人那里征集到一些相關的信息資料。另一方面,抗戰遺址也可以進行分類,如南山及周邊景區多存一些名人故居,適合休閑性游覽;而市區主要抗戰遺址多為辦事機關及事件遺址,如大韓民國領事館、大轟炸遺址可用于史料、紀念性參觀;還有一類原屬集體現為私人的建筑,如法國水師營,現已改為特色餐廳,這是一種雖然不值得鼓勵,但可以作為一種開發思路供我們評價、探討。 4、增強民族特色 強化民族特色,是吸引外賓同時也是對民族風俗的一個保護工程。但要弱化其商業性,不能把它的終極目標定性在買賣上。現在很多本來是民族性的景點出現一種大眾化的趨勢就是不管是不是本族,本地方特色的東西都一哄而上,使人感覺走遍中國旅游點特別是旅游商品都差不多一個樣。這種不倫不類的現象已經引起重視。前不久重慶市政府開始對有這一趨勢的瓷器口古鎮進行長遠規劃,召集重慶本地藝術品,并對這些本地特色手工業加一扶持。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