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外電子商務物流看中國電子商務物流解決方案
[摘 要]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經濟日益興起,電子商務成為網絡經濟的主要內容。經濟發達國家企圖憑借其信息化優勢,控制全球網絡營銷及物流行業的政策和標準的制定權,大力推行有利于他們自身利益的政策和標準;各發展中國家也不甘落后,積極參與其中。同時,物流研究領域中,面對新的環境,物流的理論和方法又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變革時期。對于企業界來說,網絡經濟環境下全新的交易模式,改變了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之間的關系,對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關鍵詞] 電子商務 物流 電子商務物流 物流代理
關于電子商務的概念,不同公司和不同的國際組織對其定義雖有不同描述,但基本內容是一致的。比較權威的定義是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給出的定義:電子商務是指利用電子化手段從事的商業活動,它基于電子處理和信息技術,如文本、聲音和圖像等數據傳輸。主要是遵循TCP/IP協議,通訊傳輸標準,遵循WEB信息交換標準,提供安全保密技術。如果給出一個更簡單系統的定義,電子商務是指系統化地利用電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從事以商品交換為中心的各種活動的全過程。根據國際數據公司IDC(http://www.idc.com)的系統研究分析指出,電子商務的應用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面向市場的以市場交易為中心的活動,它包括促成交易實現的各種商務活動如網上展示、網上公關、網上洽談等,同時還包括實現交易的電子貿易活動,它主要是利用EDI、互聯網,使交易前的信息溝通、交易中的網上支付和交易后的售后服務等都在網上實現;電子商務活動第二個層次是指如何利用互聯網來重組企業內部經營管理活動,與企業開展的電子商貿活動保持協調一致。最典型的是供應鏈管理,它從市場需求出發利用網絡將企業的銷、產、供、研等活動串在一起,實現企業網絡化數字化管理,最大限度地適應網絡時代市場需求的變化。 1986年,美國物流管理協會對物流的定義是:把消費品從生產線的終點有效地移動到有關消費者手中的廣泛活動,它包括原材料從供給源有效地移動到生產線始點的活動。這一定義包括了生產物流和流通物流兩個部分,是對現代物流體系的完整概括。隨著社會分工越來越細,物流與流通系統和生產系統都有了密切的聯系。 電子商務物流是集信息流、商流、資金流、物流為一身,是整個的貿易交易過程。 1.企業將商品信息通過網絡展示給客戶,客戶通過游覽器訪問網站,選擇需要購買的商品,并填寫訂單。 2.廠方通過訂單確認客戶,告之收費方法,同時通知自己的應用系統組織貨源程序。 3.客戶通過電子結算與金融部門交互執行資金轉移。 4.金融部門通過電子郵件(或其它方式)通知買賣雙方資金轉移的結果。 5.廠方組織貨物,并送達到客戶手中。 一、國外電子商務物流解決方案 1.美國的物流中央化----物流中央化的美國物流模式強調"整體化的物流管理系統",是一種以整體利益為重,沖破按部門分管的體制,從整體進行統一規劃管理的管理方式。在市場營銷方面,物流管理包括分配計劃、運輸、倉儲、市場研究、為用戶服務五個過程流通 和服務方面,物流管理過程包括需求預測、訂貨過程、原材料購買、加工過程,即從原材料購買直至送達顧客的全部物資流通過程。 2.日本的高效配送中心 ----物流過程是生產--流通--消費--還原(廢物的再利用及生產資料的補足和再生產)。在日本,物流是非獨立領域,由多種因素制約。物流(少庫存多批發)與銷售(多庫存少批發)相互對立,必須利用統籌來獲得整體成本最小的效果。物流的前提是企業的銷售政策、商業管理、交易條件。銷售訂貨時,交貨條件、訂貨條件、庫存量條件對物流的結果影響巨大。流通中的物流問題已轉向研究供應、生產、銷售中的物流問題方向。 3.適應電子商務的全新物流模式--物流代理 ----物流代理(縮寫為TPL,即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務)的定義為:"物流渠道中的專業化物流中間人,以簽訂合同的方式,在一定期間內,為其他公司提供的所有或某些方面的物流業務服務。" 從廣義的角度以及物流運行的角度看,物流代理包括一切物流活動,以及發貨人可以從專業物流代理商處得到的其他一些價值增值服務。提供這一服務是以發貨人和物流代理商之間的正式合同為條件的。這一合同明確規定了服務費用、期限及相互責任等事項。 狹義的物流代理專指本身沒有固定資產但仍承接物流業務,借助外界力量,負責代替發貨人完成整個物流過程的一種物流管理方式。 物流代理公司承接了倉儲、運輸代理后,為減少費用的支出,同時又要使生產企業覺得有利可圖,就必須在整體上盡可能地加以統籌規劃,使物流合理化。 二、國外先進的電子商務 物流模式案例 1、全球著名的運輸及物流企業———美國總統輪船有限公司(APL)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費嘉伯早在去年就宣布,APL將全面進軍中國物流領域,以滿足中國客戶對國內外物流業務的需求,并實現APL成為全球物流供應商的目標,將其亞洲業務管理中心移至上海。據悉,APL目前在中國設有8個分公司、17個聯絡處。1996年11月,獨資設立了美極物流運輸(中國)公司。1999年APL的物流業收入達4.5億美元,其中相當部分即來自中國。而其他公司,如聯邦快遞和聯合包裹更是不甘落后。聯邦快遞中國及中太平洋地區副總裁陳嘉良認為,電子商務是當今的趨勢,也是任何商家都不會放棄的領域,如今的聯邦快遞不僅是快遞服務的提供商,同時也已經是電子商務綜合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聯邦快遞從1994年開始提供Internet上的自助式服務,目前據說已有近70%的業務是經由互動式網絡方式完成的。聯邦快遞還與客戶一起制定出了特定的配送方案,它甚至為10余萬家客戶安裝了電腦終端,向65萬家客戶提供了專利軟件。聯合包裹更直接地宣稱,它們在互聯網上獲得了大筆收入:由于采用網絡技術,“棕色巨人”2000年贏得了價值400億美元的貨物運輸業務,其中很多正是一些網絡公司的合同。 三、 我國現有的物流企業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1.中央直屬的專業性物流企業,即專營生產資料的物資儲運總公司和外運總公司。倉儲主要針對系統內部,因此商流與物流分離,受行政控制。 2.地方專業性物流企業,即地方商業系統的儲運公司及糧食倉儲系統,完全受當地行政領導。 3.兼營性物流企業,即集物流與商流為一體的物流企業,比重大,且數量正在不斷增多。 長期以來,由于受計劃經濟的影響,我國物流社會化程度低,物流管理體制混亂,機構多元化,原物資部、原商業部、對外經貿部交通部以及中央各部(煤炭部、林業部等等)、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均有各自的物流系統。這種分散的多元化物流格局,導致社會化大生產、專業化流通的集約化經營優勢難以發揮,規模經營、規模效益難以實現,設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復建設,資金浪費嚴重。由于利益沖突及信息不通暢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資不能及時調配,大量物資滯留在流通領域,造成資金沉淀,發生大量庫存費用。另外,我國物流企業與物流組織的總體水平低,設備陳舊,損失率大、效率低,運輸能力嚴重不足,形成了"瓶頸",制約了物流的發展。 針對我國經濟發展及物流業改革現狀,借鑒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和經驗,我國從1992年開始了物流配送中心的試點工作,原國內貿易部印發了《關于商品物流(配送)中心發展建設的意見》。《意見》提出:大中型儲運企業要發揮設施和服務優勢,改造、完善設施,增加服務項目,完善服務功能,向社會化的現代物流中心轉變;小型儲運企業和有一定儲運設施規模的批發企業向配送中心轉變。 ----近年來,隨著連鎖商業的發展,配送中心的建設受到重視,特別是連鎖企業自建配送中心的積極性很高。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國有700多家連鎖公司,較大型的連鎖公司已在建設自己的配送中心,一些小型的連鎖企業店鋪數量少、規模不大,也在籌建配送中心,以期實現100%的商品由自己配送中心配送。而一個功能完善的社會化的配送中心的投資相當巨大,配送量過小,必然造成負債過多,回收期長,反過來又影響連鎖企業的發展;同時,社會上又有相當數量的倉庫設施在閑置,形成了投資上的重復、浪 費。 為了使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不走或少走彎路,引導配送中心發展建設,原國內貿易部于1996年發出了《關于加強商業物流配送中心發展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出了發展建設物流配送中心的重要意義,提出發展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原則等。同時,原國內貿易部還印發了《商業儲運企業進一步深化改革與發展的意見》,提出了"轉換 機制,集約經營,完善功能,發展物流,增強實力"的改革與發展方針,確定以向現代化物流配送中心轉變、建設社會化的物流配送中心、發展現代物流網絡為主要發展方向。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出現了物流配送。原商業部在1992年曾發文部署全國物流配送中心建設試點,標志著中國的物流配送中心建設正式起步。由于種種原因,力度不夠,沒有深入發展下去。這些固然與當時體制和認識有關,更重要的原因是當時市場經濟正處于啟動階段,因而制約了物流配送的發展建設。 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增長,特別是連鎖商業的發展,各種形式的配送中心如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共有各種類型的物流配送中心1000多家。其中上海和廣東數量最多,發展也最為成熟。此外,日本、美國、英國等國家在我國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建有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國外還有一些企業機構正在研討中國的物流配送業,把今后幾年內打入中國作為發展戰略 根據所掌握的資料,我們對目前國內外的各種物流配送中心的情況進行了分析,結論是:它們大都跨越了簡單送貨上門的階段,基本上屬于真正意義上的物流配送,但在層次上仍是傳統意義上的物流配送,即處于物流配送初級階段,尚不具備或基本不具備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新型物流配送的特征,因此在經營中存在著傳統物流配送無法克服的種種弊端和問題。 可喜的是,國家有關部門已認識到這些問題,正從宏觀調空上努力引導我國物流配送業朝著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新型物流配送方向發展,一些有識的政府官員、企業界、理論界人士也在共同進行著這方面的探討,并已開始實踐。 我們提出的解決方案是:建立集物流、商流、信息流于一體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 1996年10月11日,原國內貿易部頒發了《關于進一步深化國有商業改革和發展的意見》,特別特別強調要"發展建設以商品代理和配送為主要特征,物流、商流、信息流要有機結合的社會化物流配送中心"。 ----在我國加速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設符合世界目前物流信息化、社會化、現代化、國際化的發展方向,它使流通過程里的物流、商流和信息流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原來,物流、商流和信息流是"三流分立"的,而信息化、社會化和現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把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從事配送業務離不開"三流",其中信息流最為重要。實際上,商流和物流都是在信息流的指令下運作的。暢通、準確、及時的信息從根本上保證了商流和物流的高質量與高效率。 我國目前的商品經濟比較發達,但物流配送明顯滯后。長期以來,商流與物流分割,嚴重影響了商品經營和規模效益。實踐證明,市場經濟需要更高程度的組織化、規模化和系統化,迫切需要盡快加強建設具有信息功能的物流配送中心。發展信息化、現代化、社會化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是建立和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新型流通體系的重要內容。我國是發展中國家,要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和利用現代化的設施,但目前還不可能達到發達國家物流配送中心的現代化程度,只能從國情、地區情況、企業情況出發,發展有中國特色的新型物流配送中心。隨著電子商務的日益普及,中國的物流配送業一定會按照新型物流配送中心的方向發展。 1、李巖. 談物流. 《情報雜志》,2008年,第一期; 2、朱啟蓮等. 談電子商務下的物流策略. 《情報雜志》,2007年,第五期; 3、http://it.51oso.com/V6377.html《國外電子商務物流解決方案》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