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企業文化的構建 [摘 要] 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和企業管理融合的產物。在人類文化學和管理學的基礎上,對美日德和中國的企業文化的特征進行了剖析。通過對海爾集團的案例分析,試圖對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提出一些新思路。 [關鍵詞] 企業文化 傳統文化 海爾集團 1企業文化概述 文化,按新韋氏學院字典的定義,是包括思想、言論、行為以及現象在內的人類行為的綜合模式,并有賴于人類的學習知識和把知識傳遞后代的能力。到了20世紀70年代初,隨著日本企業的崛起,人們注意到了文化差異對企業管理的影響,進而發現了社會文化與企業管理的融合----企業文化。 企業文化的內容極其廣泛,不僅包括企業哲學、企業價值觀、企業精神、企業道德、跨文化管理,還包括亞文化、企業制度和企業形象等等。構成組織行為學的理論基礎的學科幾乎都是研究企業文化的基礎,如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類學、政治學、管理學等。但是,現在研究企業文化是主要遵循著兩個主要理論基礎:人類學基礎和管理學基礎。 文化人類學是廣義的人類學的一個分支,是研究人本身的發展和人所創造的文化的科學,是多種相關學科的集合。文化人類學對企業文化研究最大貢獻在于其分析范式,尤其是在方法論方面。企業文化的另一理論基礎是管理學。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西方工業化發展到以大機器和生產流水線為主要生產方式的階段,泰勒的科學管理模式和韋伯的“科層制”的應用就導致了一系列理性化的管理實踐,出現了“經濟人”的假設。1920年代,霍桑實驗發現了工人的心理和社會性層面對提高生產率起重要作用,提出了用“社會人”的概念來代替“經濟人”的假設。此后,研究者們關心的重點不在局限于工作場所的“硬性”物質環境,而是轉而注重“軟性”心理環境。 2發達國家的企業文化特征分析 企業文化既與一國經濟發展的水平有關,更與該國的文化傳統有著密切的關系。民族文化一旦形成,就將對該地區人們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從而影響到了這一地區的管理方式和方法。世界各國在長期的經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各自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傳統,因而造就了各國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2. 1日本企業文化的特征 日本屬于典型的東方文化傳統的國家,其企業文化重視經營理念和發揮團隊精神。首先,他們強調經營理念在企業文化建設中的重要性。經營理念實質上也就是企業的管理哲學、經營思想及企業精神,體現著共同的價值觀,它對外可以樹立企業形象,對內可以激勵員工士氣。 其次,日本的企業文化非常注重團隊精神。日本的家族主義傳統使得企業文化中與生俱來就有一種團隊精神。員工與企業之間保持著較深厚的“血緣關系”,人們對企業堅守忠誠,信奉規矩,對企業有著很強的歸屬感。日本團隊主義文化具有發揮整體力量,強化雇員集體意識的作用.但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壓制了個人的創造力和自由精神。 最后,該企業文化還重視柔性管理和吸收他國的先進管理理念。所謂柔性管理就是強調以人為中心,重視感情投資與道德風化,充分發揮人、價值觀、作風、技能、有機結合的“軟管理”作用。同時,日本在企業管理中積極引進和傳播西方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重視推崇中國的傳統文化,努力發掘和創造日本民族管理思想和方法。 2.2美國企業文化的特征 美國一向重視突出個人的作用,提倡個人主義,英雄主義和理性主義。這種民族文化成為美國管理文化的基礎,并造就了企業文化的兩個主要特征:強調個人能力和理性管理。突出個人的作用確實對調動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刺激了人們的競爭、創新和冒險精神,減少了人際摩擦和能量內耗。但也帶來了兩個問題。一是雇員的合作意識較差,影響整體力量的發揮;二是企業雇員的流動性較強,缺乏“從一而終”、獻身企業的歸屬意識和集體榮譽感。而理性管理追求明確、直接和效率,生產經營活動以是否符合實際,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邏輯為標準。這種重視合理的組織系統、管理程序、職責分工、科學的管理手段等的企業文化說明,美國企業更加重視硬性管理。 2. 3德國企業文化的特征 歐洲在近現代以來一直都是世界經濟中不可忽視的一極,而一直處于歐洲核心國家地理的德國,其民族特點、民族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在整個西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對德國組織文化產生重大影響的是歐洲文藝復興和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帶來的民主、自由的價值觀;強調依法治國,具有較為完備的法律體系和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具有歐洲普遍的精神性與人文色彩較濃的特點。 與美國和日本相比較,德國人非常強調約束權力的平等,人與人之間相互信任,改變社會制度的辦法是將權力重新分配。合作的基石是團結而不是權力。德國文化要求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識,但并不十分強烈,對組織采取有限度的忠誠。德國人的理性思維一流,熱愛自由和輕松工作,關注職位保障。德國企業重視各個季度和年度的利潤,考核周期短,做事快捷,重視眼前利益,尊重傳統,注重承擔社會責任。 3構建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以海爾集團為例 數千年所形成的帶有強烈儒家文化影響和明顯封建社會統治思想痕跡的文化價值觀,使得中華民族的這些文化特色反映在管理模式和管理行為上,印上了不同于西方的顯著印記,形成了具有東方傳統特點的中國企業文化。中國企業文化強調集權式管理和企業的社會責任,同時還具有突出的政治特色和意識形態色彩。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希望在吸取國外優秀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海爾集團的案例,提出構建我國企業文化的一些建議。 3. 1學習經驗,大膽創新 眾所周知,海爾的超速發展與壯大,得益于具有典型特色的企業文化。海爾的企業文化作為一種強勢亞文化,通過對國內外優秀文化成分的借鑒、改造,不斷進行觀念創新、管理創新,建立起具有典型中國文化特色的中國式管理模式。 ①學習德國的質量意識。20世紀80年代初期,中國引進全面質量管理,并不成功,主要原因是只注重全面質量管理的形式,而忽視它所包含的思想觀念。1985年7月,海爾集團接到用戶對冰箱質量的投訴,立即突擊檢查倉庫,將76臺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毀。通過這次砸冰箱事件,海爾將“有缺陷的產品就是廢品”的思想在員工中牢固樹立起來,為隨后的嚴格質量管理提供了契機。 ②吸收日本的基礎管理。"5S”是日本向全世界輸出的重要的管理技術及文化,為各企業改善環境及減少以外事故的發生起到了有益的幫助。"5S"是指整理(Seiri)、整頓(Seiton) ,清掃(Seiso)、清潔(Seikeetsu)和素養(Shitsuke)這5個詞的縮寫。海爾在."5S"的基礎上將“安全”生產加上,成為“6S",并針對國民文化心理,以負激勵的方式固化現場管理制度。 ③借鑒美國的管理思想。海爾集團在不斷的超常規發展的過程中,發現其企業文化中存在著嚴重的問題,即上級對下級的過度管理。事實上,這種過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壓制了員工的主觀能動性和自由度,而美國的管理思想恰恰是強調個人的創造力和冒險精神。因此,海爾集團借鑒美國的這種管理思想,注重以人為本,不僅要求集權,還適當的分權,使每個人都成為決策經營單位,從而大大地激發了員工的創新能力,同時也解決了員工的流失問題。 3. 2發揮企業的“個性” 如果說民族文化突出的是中國企業特色的話,那么核心價值觀就是要突出每個中國企業個體的特色。一在發展“個性”方面,海爾密切關注社會變遷,注重創新、發展核心理念。以人為本,就是海爾創新理念得以發揚的核心。 ①人才競爭理念。市場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海爾集團的思路是,企業不應像伯樂那樣去發現人才,而是去建立一個可以出人才的機制,并維持這個機制健康持久的運行。海爾營造一種全員競爭的氛圍和機會,擇優上崗,而不是事先就把目標鎖定在少數幾個人身上。 ②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按照“高質量的產品是高素質的人干出來的”理念,海爾集團廣泛開展干部輪訓、員工學習、競爭上崗、點數工資、計效聯酬、雙向選擇等旨在提高員工素質的措施,全面實施“人才戰略”。在人的優化組合中,優勝劣汰機制起了關鍵作用,增強了員工的危機感和進取精神,使企業不斷激發出新的活力。 ③獎勵制度與設備、發明命名制!逗柶髽I文化手冊》中明確規定了海爾的獎勵制度,并且規定凡本集團內員工發明、改革的工具,如果明顯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可由所在工廠逐級上報廠職代會研究通過,以發明者或改革者的名字命名,公開表彰宣傳。這大大改善了海爾的文化氣氛,提高了員工的工作積極性,營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圍,增強了員工的歸屬感。 總體上來說,在建設具有中國特色企業文化時必須將價值觀的確立與調整,建立在民族文化基礎之上。惟有如此,才能避免“制度與文化兩張皮”的現象,有效實現管理制度效能;才能使企業文化成為強式文化。民族文化是中國式管理模式的核心,因為無論你承認也好,否定也罷,民族文化心理都是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基因,理性的態度與做法是:批判、吸收、借鑒、發揚。簡言之,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加上“揚棄”。 參考文獻 黃河濤、田利民:《企業文化學概論》,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6年1月,第一版 郭鑫、毛升:《海爾精髓:企業文化與海爾業績》,2003年3月 周坤:《企業文化建設》,2005年5月 范周:《企業文化導論》[M].世界知識出版社,1991,(2)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