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工商管理論文

進一步推進西部發展的戰略意義及其對策研究

本論文在工商管理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XCLW183074  進一步推進西部發展的戰略意義及其對策研究

目 錄
引言--------------------------------------------------------------------------3
一.西部發展的背景-------------------------------------------------------------3
1.1西部經濟落后和社會發展緩慢----------------------------------------------3
1.2西部重要的地理位置------------------------------------------------------3
1.3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瓶頸--------------------------------------------------4
1.4西部的落后影響著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4
1.5西部發展是我國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必然要求------------------------------4
二. 西部發展的戰略意義--------------------------------------------------------5
2.1西部發展有利于推進西部現代化進程----------------------------------------5
2.2西部發展有利于構建西部和諧的民族關系------------------------------------5
2.3西部發展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5
2.4西部發展有利于我國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5
三. 西部發展的對策------------------------------------------------------------5
3.1調整經濟發展方式--------------------------------------------------------5
3.2投資方式由重縱向投入向重橫向投資轉型------------------------------------6
3.3區域開發模式上由重城市發展向重視農村、民族及貧困地區發展轉型------------6
3.4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民營企業------------------------------------------6
3.5發展西部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7
3.6發展西部科技和教育,搞好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序轉移------------------------7
3.7西部社會保障的實施------------------------------------------------------8
四.參考文獻-------------------------------------------------------------------9
內 容 摘 要
西部發展是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中國中央政府為推動西部發展、縮小東西發展差距而實施的一項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文章從西部發展的背景,地理位置,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瓶頸,以及西部發展的戰略意義,西部發展的對策等方面闡述了客觀原因和西部發展的重要性,從而更好的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西部發展的戰略意義及其對策研究
引言:西部發展是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中國中央政府為推動西部發展、縮小東西發展差距而實施的一項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文章著重研究其發展的背景、意義及對策。
一、西部發展的背景
 針對西部地區人均收入低、產業機構不均衡、基礎設施薄弱、教育及醫療水平較低、生態環境脆弱的發展背景,在西部發展實施之初,中央政府主導型的大規模傾斜投資便成為了國家實施西部發展的重要戰略舉措。
(一)、西部經濟落后和社會發展緩慢
1、經濟落后
自實施西部發展以來,西部十二省區市的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都獲得了較快增長。從縱向比較來看,西部發展促進了西部經濟的較快增長,但從橫向比較來看,西部發展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東西差距進一步擴大的趨勢1999至2006的7年間,東部11省市GDP年均增長15.72%,而西部是14.36%; 東部11省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7. 79%,而西部是6.99%。
從產業結構來看,西部12省區市一、二、三次產業增加值構成從1999年的26. 44:38.81:34.74發展到2006年的18.58:43.62:37.79,雖然第一產業比重明顯下降、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比重明顯上升,但是第一產業比重仍然較大。從產業的內部結構來看,西部12省區市工業占第二產業比重的從1999年的80.21%上升到2006年的84.86%,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從1999年的19. 47%下降到2006年的15.9%,金融保險業占第三產業的比重從1999年的10.02%下降到2006年的7. 6%。
西部地區鐵路干線運輸能力不足,公路技術等級低、質量差,航空運輸發展不平衡、經濟效益低,管道建設投資大,廣大農村通訊水平低,水利設施、生態環境設施與城市基礎設施等與全國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
2、社會發展緩慢
教育部在《中國實施全民教育的概況》報告中提到,由于人口眾多,國力相對落后,中國內地仍有8700萬成人文盲,其中青壯年文盲2300萬人,全部集中在西部地區。全國尚未脫貧的3000萬人中,絕大部分生活在西部,農村人均純收入約為全國水平的70%左右。西部教育還存在著師資匱乏、鄉村教師素質不高、部分教師學歷不達標、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教育內容與西部經濟社會脫節等問題。
隨著醫療體制改革的推進,西部醫療衛生事業得到較大發展。但是,與中東部相比,不但基礎薄弱,體制改革滯后,資金嚴重不足,衛生人才匱乏,技術設施落后,而且農村合作醫療幾近空白,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突出。
中國西部是我國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的所在地,在高原和高原、高原與盆地的結合部,地形地貌十分復雜,生態環境非常脆弱。西北地區伸出內陸,屬于干旱地區,氣候干旱,沙漠較多。此外,歷史上長期戰亂,20世紀中葉開發大西北,70~80年代“以糧為綱”,以及草原利用中長期超載過牧、亂采亂挖等不合理的人為活動,帶來了生態環境的惡化。
(二)、西部重要的地理位置
1、西部是重要的生態屏障
由于西高東低、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傾斜的獨特地形地勢,中國西部是國內主要大江大河——長江、黃河、珠江的發源地。西部生態環境狀況將直接關系到其中下游流域地區,即中國中、東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和生態平衡。西部地區還是中國沙漠化、荒漠化和石漠化最為嚴重的地區,其沙漠化、荒漠化和石漠化的擴展必然影響到中、東部地區的生態環境和生產發展。
2、西部少數民族眾多
由于特殊的歷史和地理背景,西部地區是中國眾多少數民族的聚居區和世居地,如云南就是15個特有世居民族的聚居地,各民族在其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類型:如白族的大理洱海文化、納西族的東巴文化、傣族的貝葉文化、哈尼族的哀牢文化等。各地域文化與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保持其相對的獨立性,因而成為中國文化多樣性的傳承與創新區域。
 3、西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邊境線
在地理空間上,我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心臟地帶,世界最高高原青藏高原隆起于中國西南,喜馬拉雅山脈橫亙西南邊境,帕米爾高原屹立于西部邊境,阿爾泰山山脈呈北西向矗立于西北邊境,獨特而優越的地形地勢使得西部地區成為中國軍事戰略上的戰略高地和戰略縱深,也是我國三線建設時期的大后方。
(三)、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瓶頸
西部地區人均GDP低,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和發展潛力,是擴大內需的重要發展區域。西部地區的政府在財政上捉襟見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偏低、國有企業因比重較大企業失業人員較多、西部的貧困人口比重較大且自然環境相對惡劣, 西部地區地方政府和城鄉居民的收入條件相對較低,也極大地限制了西部區域的購買力,也不利于提高全國經濟的效率和充分發揮現有設備的生產能力,對于中國經濟繼續實現較高的增長速度會產生一定的限制作用。
(四)、西部的落后影響著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作為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之一。西部構建和諧社會正是我們踐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但實現這個目標和愿望,仍然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西方敵對勢力正加緊對我國實行西化、分化的戰略,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國際恐怖勢力在我國周邊一些地區仍相當活躍。從西部自身發展看,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后,由貧困、生存條件惡劣、就業不足、社會保障程度低以及企業改制、征地拆遷等引發的社會問題明顯增多,有的還在積聚和疊加。
西藏“3.14”打砸搶燒嚴重暴力事件,讓我們清醒認識達賴、西方支持藏獨的國家,一刻也沒有停止分裂中國的活動。達賴希望通過“中間道路”實現“大藏區獨立”,脫離祖國;西方一些支持藏獨的國家,籍“人權”為借口,希望能分裂中國,通過政治不穩定反作用于中國的經濟,企圖阻礙中國經濟的前進的步伐,打破甚至摧毀中國人民生活的平靜,最終降低中國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等綜合國力中的排位。
因此,西部的發展關乎西部、整個國家各方面的發展與穩定。
(五)、西部發展是我國實現現代化戰略目標的必然要求
開發西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中國實現現代化。現代化不僅是一個經濟建設問題,而且是一個中國面臨的重大政治問題。長期的經濟落后必然導致社會產生嚴重的混亂。如果是在生活封閉的條件下,也許這種落后與混亂的相關性可能會掩蓋在麻木的平靜之中,然而現在已是開放的時代,網絡聯接著全世界,電視覆蓋著人們的每一處生息地,只要落后就必然混亂,甚至是戰亂,在各地無處不是這樣體現的。就中國的老百姓來說,他們可忍受20世紀貧困生活的磨難,也不可能再將那種心態存留在21世紀中。所以,實現現代化是中國當前最急迫的任務。這種實現不能僅僅是幾個大城市的實現、東部地區的實現,必須是全國的實現,必須是西部地區也實現。
二、西部發展的戰略意義
(一)、西部發展有利于推進西部現代化進程
西部落后地區積極投人西部發展與建設的實踐過程,等于抓住了極為難得的全方位開放和大規模持續開發與建設的天賜良機。緊緊抓住和利用這個機遇,必將會給西部帶來開發優勢資源、借助外部條件、轉換經營機制、學習先進經驗、增強自身活力、提高競爭能力等條件和機會。
(二)、西部發展有利于構建西部和諧的民族關系
西部地區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地域分布特征雖然使其成為中國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傳承與創新區域,但是由于各民族歷史上極為復雜的族際關系,再加上各民族之間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差距,各民族間也存在或極易引發諸多的民族矛盾和問題。國家和諧系于區域和諧,區域和諧系于民族和諧,西部地區多民族分布格局使得各民族之間極易產生現實的和潛在的矛盾和沖突,而民族間矛盾和沖突的存在與發生在影響民族關系的同時進而會影響到整個國家的穩定。因此,多民族“大雜居,小聚居”的西部地區既是中國和諧社會建設的關鍵區域,也是中國和諧社會建設的難點區域。
(三)、西部發展有利于我國經濟的安全和社會的穩定
對西部進行具有戰略意義的投資能夠刺激內陸省份的消費,從而推動經濟增長。中央政府將把資金集中在內陸地區,富裕的沿海省份應該對這些地區給予幫助。從刺激內陸地區的消費和經濟發展,從而實現國家社會穩定方面說,開發西部的計劃具有決定性的意義。這些大規模的計劃首先有利于中央政府加強對地區省份的控制,維護社會的穩定。
(四)、西部發展有利于我國人口、資源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要與人口、資源、環境相互協調,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西部地區居長江、黃河、珠江等大江大河的上游,是國家生態屏障之所在。西部生態環境極其脆弱,大部分地區森林覆蓋率很低,由于森林植被稀少,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現象嚴重,這就給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很大危害。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惡化不僅制約了西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而且影響了全國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必須盡快實施西部大開發,正確認識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的相互關系,使人們盡快從“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怪圈中走出來,盡快從根本上改變西部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狀況,以確保大江大河及其中、下游地區的安全,確保全國生態環境的改善。這也是西部大開發的重心和關鍵,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不僅是西部大開發的根本性措施,對于西部地區的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也是保持整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要求,具有長遠意義和全局意義。
三、西部發展的對策
(一)、調整經濟發展方式
用市場化、法制化手段調整結構,用低碳經濟利器預防經濟過熱和保護西部脆弱的生態環境。應該利用低碳指標促使過剩產業停產或者封產,基本停止此類項目再開工。現在最大的過剩產業是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00多家遭淘汰的中小企業,基本上都是民營企業。歸根結底,應該用市場調控的方式,用碳排放標準的方式實現自然淘汰,同樣,在保護西部生態環境方面,也應利用低碳利器,發揮市場杠桿的調節作用,支持西部地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形成特色優勢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新興戰略性產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以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區為例,如今的成都高新區,已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密機械制造三大優勢主導產業,形成了集成電路、軟件及服務外包、生物醫藥、精密機械、通信、光電顯示器等六大特色產業集群。2008年,成都高新區克服了5•12汶川特大地震與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集中建設區完成產業增加值達317.7億元,增長26.2%。2009年1至9月,成都高新區(集中建設區)實現產業增加值287億元,同比增長25%,極大的推動了成都市乃至整個四川省的經濟發展。
近20年來,四川省生物技術及其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人才、技術、資源和市場方面均具備了良好的基礎,特別是在生物醫藥、生物農藥、生物能源的領域形成了不同程度的產業規模,對經濟和社會進步產生了較大的影響。未來15年時生物技術產業飛速發展的重要機遇期,這給四川省抓住生物技術發展這一契機,實現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建設西部經濟高地提供了條件。因此,生物技術產業在促進四川省跨越式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過建立以生物技術為指導,市場為向導,合理配置生物資源的經濟發展模式,不僅有助于發展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新型經濟增長方式,而且能不斷健全農業、工業、服務業相互協調的經濟體系,極大地提高國民經濟素質,促進四川省經濟的良性發展。
(二)、投資方式由重縱向投入向重橫向投資轉型
 由于西部地區自身資本積累不足,投融資能力極為有限,中央政府的縱向投入便構成了西部發展資本投入的絕大部分份額,據《西部發展“十一五”規劃》,“十一五”期間中央政府將進一步加大對西部地區投入,因而其縱向投入資金額度將進一步加大。經由科學的制度安排積極引導國際資本和國內民間資本進入西部,既可以彌補中央政府縱向投入資金份額的不足,也可以強化市場競爭,提高西部開發資本投入效率,改善西部投資環境。
 在擴展資本來源渠道的同時需進一步優化投資的重點方向。西部開發資金在繼續加大對基礎設施、生態治理和工業項目投入的同時,也需加大對西部文化和社會發展的投入,以推動其文化多樣性的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三)、區域開發模式上由重城市發展向重視農村、民族及貧困地區發展轉型
 基于主體功能區發展戰略,《西部發展“十一五”規劃》把成渝、關中-天水、環北部灣(廣西)等城市經濟區列為一級重點經濟區,把南貴昆、呼包銀、蘭(州)西(寧)等特色城市帶列為二級重點建設區,在區域經濟開發模式上具有明顯的城市群或城市帶發展特點。
 由于特殊的歷史、地理、經濟、文化和社會背景,西部地區內部的城鄉發展和區域發展不平衡性更為顯著。農村地區、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是西部發展的重中之重、難上之難,基于西部發展的功能定位,西部開發在區域開發模式上除了加大以城市群、城市帶為支撐的重點經濟區建設以外,更應加大對農村地區、少數民族地區、貧困地區的經濟社會生態綜合發展力度。
(四)、大力扶持民營經濟,發展民營企業
西部鄉鎮企業起步晚、發展慢、規模小、產值低。很多民營企業在西部落后或惡劣的環境中拼搏,在承擔社會責任方面處在發展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低碳經濟的第一線,因此應該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的發展。國家工信部的信息表明,明年會把信息網絡、先進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新能源、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等領域作為培育重點,制定產業規劃和產業政策,加強研發支持。所以,新能源行業、文化創意產業、高新科技產業和服務行業應該是西部興起和大力發展的行業,這些行業也符合發展循環經濟的科學思路。而這些行業大有作為的就是民營企業,民營企業能夠成為這些行業的主力軍。
從長遠看,片面依靠增加投資數量拉動短期經濟增長的粗放型發模式必將被集約化的區域發展模式所取代。因此,不僅應大量吸引外資并鼓勵私人投資西部,大力扶持本地大量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發展,而且應保證相關政策的穩定性,提高外資和民間資本的投資效率以實現跨越式發展。
(五)、發展西部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
西部山川秀美,風光旖旎,可以通過大力發展旅游業和文化產業來促進發展和保護環境。旅游業、文化產業是無煙工業、低碳行業。陜西是旅游資源和文化遺產大省,可以此為依托,實現旅游、文化強省的發展目標,使陜西成為宣傳中華文明、弘揚愛國主義的基地,為西部其他地區提供有益的借鑒。
素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四川省成都市,在2008年被國家確定為中國最佳旅游城市。成都市的旅游資源得天獨厚:大熊貓、都江堰、青城山、金沙遺址、農家樂等自然人文旅游資源及良好的人居休閑環境,使成都旅游獨具魅力,吸引著國內外游客的眼光。近年來,成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旅游業,把其作為支柱產業培養,大大推動了旅游業的發展。
截止2009年底,成都市接待國內外游客5500萬人次,旅游總收入500億元,分別增長34%和33.2%。一方面,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一定程度上避免大量勞動力扎堆沿海地區的狀況發生。另一方面,帶動了相關產業,如商品零售業、交通運輸業、餐飲業、文化娛樂業的發展。此外,還促進了相關市、縣旅游業的創收。反過來,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便捷的交通、口味多樣化的飲食、具有成都特色的人文休閑文化,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境內外游客到成都旅游觀光、投資,推動了旅游業、金融業、交通運輸業、房地產業等產業的發展。
在發展旅游業的同時,我們還應倡導綠色旅游、低碳旅游,如:愛護環境,保護生態;出行時多采用公共交通工具;自駕外出時,盡可能地多采取拼車的方式;在旅游目的地,多采取步行和騎自行車的游玩方式;在旅途中,自帶必備生活物品,選擇最簡約的低碳旅游方式,住的時候選擇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力求節能環保,以低能耗、低污染的方式開展旅游,保護生態環境、基礎設施,減少由此帶來的維護費用。
(六)、發展西部科技和教育,搞好農村剩余勞動力的有序轉移
加快教育結構調整,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理順高教管理體制,采取優惠政策,鼓勵社會各界投資辦學。實施“高層次創造性人才工程”,瞄準國家創新體系目標,培養一批跨世紀的高素質的具有創新能力的領導、企業家和科研人才,建立起發展人才的良性機制。加快建設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推動應用型科研機構實行企業化轉制,發展多種所有制形式和經營方式的科技企業,增強科技與經濟的結合,以提高勞動者素質和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而人力資源是生產力的關鍵要素。教育為本,應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力度進行自主創新開發,重視西部科教與人才培養,尤其是兒童、婦女的掃盲,發展遠程教育和網絡工程。應為更多大學畢業生到西部就業創造有利可行的條件以充分發揮到西部就業的大學畢業生、西部科研人員以及西部高校對西部發展的帶動作用,進而形成輻射與擴散效應。
西部人口密度小、勞動力居住分散。城鎮人口規模過小、城鎮化率低。信息閉塞、交通不便。外資在沿海地區的投資過于集中龐大導致2004年沿海地區爆發‘民工荒’,珠江三角洲地區缺乏200萬民工,長江三角洲地區一個民工選8個崗位;浙江的民工缺口是40萬。農村剩余勞動力與城市用工供求之間不相匹配為西部農村剩余勞動力向東部、城鎮的有序轉移提供了良機。然而,農村剩余勞動力到城市就業多為青壯年,其生存狀況非常令人堪憂:報酬低、遭受歧視、過度體力消耗、住所簡陋、缺少醫療保障、子女教育等。靠吃青春飯的轉移方式會產生不良后果,如年老以后的生計問題、原有土地經營問題等。因此應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提高農民工的素質;加強法制保障,提高農民工的維權意識;建立縣鄉級政府網上信息平臺,及時傳遞真實可靠的用工信息,實現勞動力的有序轉移。
(七)、西部社會保障的實施
西部目前的社會保障制度還存在著固態化和未覆蓋全社會的不完善性,嚴重地阻礙了改革和發展。要使社保制度擺脫困境,必須對原有的制度進行創新,通過構建合理的激勵機制調動人們參保的積極性,減少道德風險,同時輔之以法律和稅收手段,解決融資不足的問題。此外,“應當盡快解決養老保險隱性欠債的問題,做實個人賬戶,實現個人賬戶資金積累和資本化運營,建立社會保障與經濟增長的良性循環機制。”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黨的十六大報告和十六屆三中全會《決定》精神為指導,堅定不移地繼續加強“兩個確保”和城市“低保”工作,搞好“三條保障線”的銜接。 按照“建立健全同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社會保障體系”的要求,堅持按國家統一制度規范,充分調動被保障對象的積極性,進一步完善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醫療保險制度,繼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穩步推進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并軌。合理確定“低保”標準和保障對象補助水平,切實做到應保盡保。積極將社會保障線向農村伸延,發展農村社會保障業,形成西部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體系。

參 考 文 獻
1、肖紅葉,《中國區域競爭力發展報告1985—2004》,中國統計出版社,2004;肖紅葉,《中國區域競爭力發展報告2005》,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
2、趙曦,《西部經濟開發的制度約束與制度創新》,財經科學,2003(5)
3、郭蕾,《文化因素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07(5)
4、倪鵬飛,《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 1—8
5、彭嵐嘉,《西部文化生態保護與文化資源開發的關系》,社會科學研究,2001(5)
6、魏杰,《盡快完善社會保障》,經濟參考報,2000年04月19日
7、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 ——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文匯報,2002-11-18
8、中國宏觀經濟學會,中國地區發展差距



相關論文
上一篇:通過塑造品牌文化力提升煙草品牌.. 下一篇:試論我國國有企業面臨的困境及其..
Tags:進一步 推進 西部 發展 戰略 意義 及其 對策 研究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工商管理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