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編號:FY1841 論文字數:8062,頁數:10
試論網絡時代我國的輿論監督 ——以局長“日記門”事件為例
摘要:輿論監督是我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大地推進了我國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進程。近年來,隨著網絡的迅猛發展,網絡輿論監督逐漸興起,對現實世界的影響力和制衡力越來越大,公眾不斷以網絡為載體,熱情參與到公共議政和公共事件的監督中。本文首先概述了我國的輿論監督,簡要描述了網絡輿論監督的發展歷程,進而以局長“日記門”事件為例,介紹了網絡時代我國的輿論監督,分析了網絡輿論監督特點和存在問題,最后提出網絡時代我國輿論監督完善建議,政府必須加強對網絡輿論監督的正確引導和法制建設,提高公眾的素質,推動網絡輿論監督的良性發展,提升網絡輿論監督的責任感、使命感和成熟度。
關鍵字:日記門;網絡;輿論監督
一、輿論監督概述 1.1 輿論監督的定義 輿論監督是我國特有的一種概念,根據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新聞學教授陳力丹的研究總結,在政治層面,輿論監督最早出現在1987年中國共產黨的十三大報告中,報告談到:“要通過各種現代化的新聞和宣傳工具,增加對政務和黨務活動的報道,發揮輿論監督的作用,支持群眾批評工作中的缺點錯誤,反對官僚主義,同各種不正之風作斗爭。”中共十四大報告、十五大報告、十六大報告均出現“輿論監督”的概念。1990年以后,輿論監督的概念被寫入中國的法規;1993年以后,被寫入中國的法律。①輿論監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上,輿論監督是指公眾通過一定的組織形式和傳播媒介,充分發表意見、建議和呼聲,通過社會輿論對權力組織及其工作人員的活動實行的檢察和督促。但由于公眾表達看法、形成輿論的主渠道是新聞媒介,因此,狹義上,我們一般又把輿論監督等同于新聞輿論監督,即一般公民和包括新聞媒體在內的社會組織在公共論域的言論空間中通過公開指控、評論,提出改進建議等手段,對政府機構和政府官員濫用權力等不當行為的監督與制約。本文所述的輿論監督是狹義上的輿論監督。②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