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論文編號:FY240 論文字數:8551,頁數:13
目 錄
【內容摘要】---------------------------------------------------1 【關鍵詞】-----------------------------------------------------1 一、我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出臺前的“仲裁前置”制度-------------1 二、對《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出臺的亮點評析-----------------------2 (一)以法律條文的形式明確界定了勞動爭議的范圍 (二)強化了調解在勞動爭議處理中的作用 (三)延長了勞動爭議仲裁的時效期間,并規定了仲裁時效的中止、 中斷和延長制度 (四)對兩類勞動案件規定了限制性的“一裁終局”制度 (五)縮短了勞動爭議仲裁案件的審限,并規定了對于超限案件直接 起訴以及對事實清楚的部分先行裁決的制度 (六)明確勞動爭議舉證責任 三、《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突出了仲裁程序,弱化了訴訟程序----------9 四、實踐過程中涌現的新問題----------------------------------------9 (一)仲裁門檻降低,濫訴現象突出 (二)辦案人手不夠,按期結案艱苦 (三)建立仲裁員資格準入制度和仲裁員信息庫 五、《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實行中的完善建議--------------------------10 (一)勞動爭議調解貫穿仲裁始終,也可設立簡易程序 (二)增長辦案人員,或設置勞動爭議仲裁院 (三)建立仲裁員資格準入制度和仲裁員信息庫 六、結束語-----------------------------------------------------11 參考文獻-------------------------------------------------------12
【內容摘要】《勞動合同法》于2008年1月1日頒布施行,不少企業紛紛在該法施行之前與勞動者解除勞動關系,引發大量勞動爭議案件。勞動爭議案劇增,給有限的審判資源增加了巨大的壓力。在切實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促進和諧社會構建的同時,立法與司法部門如何從程序上應對急劇增多的勞動爭議案件,也應是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 按照我國目前勞動爭議處理制度,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勞動爭議案件,當事人可在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一旦勞動爭議案件當事人向人民法院依法提起訴訟后,仲裁裁決便不發生法律效力。法院在審理勞動爭議中對于仲裁認定的事實不能作為證據使用,也不能以仲裁認定的事實直接來認定案件的事實。 我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自2008年5月1日起開始實施,作為一部專門調整勞動爭議的具體法律,其內容的許多規定和我國《勞動法》(1995年)、《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1993年)有較大變化,出現了許多亮點,也引起了社會公眾的普遍關注。 【關鍵詞】仲裁前置 一裁終局 訴訟程序 新問題 見意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