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論文編號:FY250 論文字數:15212,頁數:17
論侵權精神損害賠償
目錄 一,“精神”的定義 (一)廣義上的“精神”概念 (二)筆者關于精神的定義 二,精神生產與物資生產的關系 (一)精神生活來源于物資基礎 (二)精神生產與物資生產的關系 三,精神損害為什么要用物資給予賠償 (一)侵權精神損害的危害結果 1,侵權精神損害給他人帶來心理創傷 2,侵權精神損害使他人的社會地位下降 3,侵權精神損害毀壞他人的事業與前途 (二)金錢補償對精神的撫慰意義 (三)金錢補償對精神的恢復意義 四,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定范圍 (一)人格權利遭受損害可以請求精神賠償 (二)醫療責任事故可以請求精神損害賠償 (三)人民法院受理侵權精神損害賠償案件的范圍 (四)人身侵權精神損害賠償案件的審理與確定 (五)名譽侵權精神損害賠償案件的審查與處理 五,侵權精神損害行為的事實認定 (一)違法行為的認定 (二)損害事實的認定 (三)因果關系的認定 (四)行為人主觀過錯的認定 六,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標準確認 (一)綜合考慮各種相關因素的原則 (二)適當參照可得利益損失的計算原則 (三)適當參考判例的原則 七,侵權精神損害賠償制度的健全與規范 (一)人身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漏洞 (二)違約侵權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缺失 (三)侵權精神損害賠償標準模糊 1,“居民年平均生活費”標準不當 2,損害賠償的起點標準模糊 3,天價賠償沒有數額上限 (四)法律的規范與完善
注釋;
參考資料;
【內容摘要】本文針對侵權精神損害賠償這一有爭議的話題,對照我國《民法通則》的法律規定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文件精神,認真全面地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分析和研究,根據侵權責任的法理原則和法律方向,揭示了精神的概念及其定義,闡述了精神生產與物質生產的相互關系,說明了公民的精神權益在遭受損害后,為什么會導致物質利益也同時會遭受損害的客觀事實和因果關系,講述了精神損害為什么可以用金錢物質賠償的方式給予撫慰、恢復的法理意義,同時針對精神損害賠償的法律法規中的部分錯誤規定、法律漏洞和法律缺失,提出了筆者個人的補充意見和完善觀點,以期健全和規范我國的民事法律制度,促進社會的和諧。
【關鍵詞】精神;精神損害;損害事實確定;賠償標準認定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