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5078
淺析我國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及防治對策[摘要] 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未成年人犯罪呈現上升趨勢,并出現了低齡化、團伙化、智能化、多樣化等特點。未成年人違法犯罪現已成為一個日益突出的社會問題,有人將未成年人犯罪與環境污染、吸毒販毒并列為“三大公害”,它不僅給社會造成很大危害,而且直接影響到一代人的成長。未成年犯罪受家庭熏陶、學校教育、社會環境、司法因素等多種因素影響。因此,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是一種社會“綜合癥”,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需依靠全社會力量,多管齊下,多策并舉,進行綜合治理。既要“防患于未然”,重視罪前預防,又不能忽視罪后的改造工作。[關鍵詞]未成年人犯罪 犯罪特點 犯罪原因 預防和矯治對策 近年來,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問題日趨嚴重,對社會造成極大打擊,危害也日趨嚴重。這就是轉型期間社會經濟發展長期的深層矛盾造成的將長期存在的社會問題。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希望,國家要進步要發展,就必須解決好青少年犯罪的問題,深究根源,對癥下藥,尋找切實可行的對策,構建預防、幫扶、教育為一體的體系,為各地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必要的基礎。《憲法學》指出:青少年占我國人口總數的60%以上,關心和培養青少年是關系的黨和國家事業是否后繼有人的重大問題[參見吳家麟主編,關欣副主編:《憲法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1991年10月版,第244頁。]。《婚姻法學》指出黨和無限關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為培養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提供了一切必要的條件[參見巫昌禎著:《婚姻法學》,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出版,1990年10月版,第68頁。]。 一、未成年人犯罪概述 未成年人犯罪,又稱“少年犯罪”,是相對成年人犯罪而言的。未成年人犯罪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未成年人犯罪概念不僅包括未成年主體所實施的觸犯刑律的犯罪行為,還包括某些觸犯治安管理法規的行為。狹義的未成年人犯罪概念是指未成年人所實施的危害社會并依法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規定:“本法所稱未成年人是指未滿十八周歲的公民”所謂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實施的嚴重危害社會的,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 我國未成年人多達2.2億,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17%,未成年人已漸漸成為我國刑事案件的主體人群,違法犯罪總數在逐年大幅攀升,并呈現出了新的特點、新的走向。 二、未成年人犯罪的現狀及特點 1、犯罪年齡日趨低齡化 由于種種因素,現在一些未成年人在十一、二歲就開始有劣跡,十三、四歲開始走向社會進行犯罪活動,至十五、六、七歲便形成了犯罪的小高峰。據統計,2008年抓獲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為37人,2009年為19人,2010年為62人,而16-17歲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數更是居高不下。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齡相對提前,趨向低齡化。 2、犯罪團伙化 未成年人團伙作案呈上升趨勢,且由原來人數較少的團伙,發展為作案人數5人以上的較大團伙。從一人“孤軍”作案,發展為有組織、有分工、互相配合的集體作案。通過案前的周密部署,多次、多人、不固定踩點,精心準備作案工具,并由年齡稍大一些、智能較高的未成年人作全盤部署,相互之間的配合也越來越緊密。 3、侵財性犯罪占首位 在未成年人所犯罪行中,屬于侵財性犯罪的盜竊罪、搶劫罪、搶奪罪一直高居所犯罪行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專業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