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4820
試論腐敗問題的根源及法律對策內容摘要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新舊體制轉換時期法制的不健全、社會倫理道德的偏差與失范,在商品經濟大潮的沖擊下,消極腐敗現象再度猖獗,權錢交易這一形式被賦予許多新的內涵。權力物化、商品化,權力資本與金錢資本在目的、手段、影響等方面都有所進化、貪污賄賂等腐敗犯罪日益嚴重。我們必須提高全民的道德水準,深化政治體制的改革,尤其是端正好黨員干部的人生觀、價值觀,從嚴治黨,健全法制、加強民主建設、加強反腐倡廉制度的建設、健全權力運行的監督機制等。 關鍵詞:【腐敗定義】 【道德水準】 【新舊體制】 【權力資本】 【貪污賄賂】 【權力監督】
一、腐敗定義的界定 腐敗概念,國內外學術界對其概念雖然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但引申到政治領域,成為一個政治術語。大部份國家認同腐敗意指公共權力的濫用。涉及腐敗作為政治術語的三種含義:一是公共權力的濫用;二是社會不良現象;三是制度腐朽。[鐵血論壇 http://bbs.tiexue.net/bbs71-0-1.html腐敗的杜絕與抑制----談“腐敗屢禁不止與屢殺不滅] 而刑法學界關于腐敗的本質的界定,基本共識為“權錢交易”,社會實踐中也將有關的權錢交易、以權謀私及徇私瀆職的相關社會黑暗現象略稱腐敗。我國在傳統里稱之為贓罪,它威脅到國家的統治和管理,社會危害性極大,歷朝歷代都深知“治國莫要如懲貪”,因此傳統的制度設計和法制建設都十分重視對官吏贓罪的治理和懲罰。盡管法律繁如秋荼、制度密如凝脂,然而仍是腐敗迭生。 二、腐敗危害的種種表現 自改革開放以來,一些領導干部和部門利用黨和人民給予的權力,貪污受賄,大肆揮霍國家巨額財富,其手段之猖獗,手法之多樣,是前所未有、觸目驚心的。具體表現為: (一)拉幫結派、上下勾結,形成保護傘,結成共腐集團 有的地方主要領導人利用職權大搞買官、賣官的錢權交易,把各級官位明碼標價,只要按標準給錢,就立馬任你為官。這些花了巨款擔任了一定職務的人在任期內采用各種犯罪行為,貪贓枉法、大撈特撈,搜括民財、國財,最后仍然是窮了老百姓,虧了國家,富了這幫大小“蛀蟲”。前段時間,廣西合浦縣原主要領導人何建林就是因買官、賣官的罪行暴露被收審罷官,落個兩手空空,身敗名裂。何建林利用手中權力,“買官賣官”,接受賄金達13萬多元,這一案件涉及人員25人,4人被逮捕,20多人受黨紀行政處分。故中國古人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專業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