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法律論文

    依法行政與構建和諧社會

    本論文在法律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依法行政與構建和諧社會
     
     [摘要] 中國傳統文化——和諧社會,是靠我們共同努力,奮斗才能共建,絕非一朝一夕的事,但構建的同時也需依法,依法治國。讓我們共同努力創造美好和諧社會。
     [關鍵詞] 依法   構建   和諧社會
     
     一、和諧社會和依法行政的由來
     1、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和“和諧社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一項長期的歷史任務,又是一項需要抓緊抓好的重大現實課題。我們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既要著眼于各種現實社會問題的切實解決,又要注意從歷史文化中吸取有益的資源,以應當前之需。我國傳統文化中有許多有利于社會和諧的內容,是一筆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我們從中可以獲得許多有益的啟示和借鑒。
     (1)和諧的概念
     和諧概念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是以“和”的范疇出現的。較早的記載見于《國語·鄭語》,西周太史史伯為鄭桓公分析天下大勢時指出,西周將要滅亡,原因是周王親小人、遠賢臣,不顧人民的意愿,且“去和而取同”。史伯認為:“和實生物,同則不繼。”這是最早出現的和諧思想或觀點。
     隨著中華文化的發展,和諧概念不斷獲得了豐富的內涵。“和諧”與一切美好的東西緊密相連,如和平、和睦、和氣、祥和、親和等,由此“和諧”被視為中國文化的審美理想和至高境界。
     (2)和諧社會的內涵
     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和諧觀念,集中體現在“中”、“和”二字。“中和”思想是老子的重要價值觀念。而《周易》則主張、遵從“中正之道”便能達到和諧的理想境地[4]。將這種思想從哲學領域推廣到社會領域,所建立的社會自然是和諧社會。
     和諧社會不僅僅在于它的物質意義,更在于它的精神意義。孔子的學生有若說:“禮之用,和為貴。”從有若的話來看,在身份和等級不能完全消除的情況下,不同身份、不同等級的人之間,用親情、友情、溫情連接著。所以從倫理的角度看,和諧社會又應該是一種充滿仁愛、善良和互相幫助的社會。
     同時,我們還應看到,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代思想家的許多“盛世危言”及他們對社會不和諧狀況及其原因的指陳和披露,也為我們提供了深刻的理論參照和歷史教訓。正如胡錦濤總書記在闡述“和諧社會”的特征時所強調的,我們今天著力構建的和諧社會首先是要實現“民主法治、公平正義”,這顯然極具政治眼光和政治智慧。
     2、依法行政的由來
     在人類歷史上,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人治”,一種是法治。兩者最本質的區別,在于國家運作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權威。“人治”是人類社會必然要經歷的階段。二、三百年以前生產力不發達,經濟文化落后,所以不具備實行法治的經濟基礎和社會條件。隨著社會的發展,生產力有了較大提高,文化科技有了較快進步。于是,從十八世紀開始,先是在歐洲進而在世界上其它一些國家也都搞起了法治。英國的憲政學家戴雪更是具體的提出依法行政這個概念。所以依法行政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同樣帶有歷史的必然性。
     我國封建社會的歷史較長,“人治”的思想根深蒂固。新中國成立后,又長時期地實行計劃經濟體制。整個社會對法治既談不上信仰、渴求,更談不上實行、遵守。隨著改革開放的擴大,鄧小平同志認真總結國內外管理國家的正反兩個方面的經驗,高瞻遠矚,鮮明地提出法治的問題。在九二年的南巡談話中,他更是用了很大篇幅講了要靠法制維持秩序、調整各種社會關系。特別是近十多年來,江總書記繼承和發展了鄧小平的民主與法制思想。由此,依法行政在我國正式地被提出。
     
     二、依法行政與構建和諧社會的相互關系
     民主與法治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兩大支柱。民主是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條件,法治是民主的保障,是民主政治的法律化和制度化。因此,積極推進依法行政,不僅是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需要。所以依法行政和構建和諧社會是相輔相成的關系。
     1、依法行政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和保障
     我國依法行政,是指國家各級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據憲法和法律賦予的職責權限,在法律規定的職權范圍內,對國家的各項社會事務,依法進行有效的管理活動。它要求一切國家行政機關和工作人員都必須嚴格按照法律的規定,在法定職權范圍內,充分行使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的行為職能,做到既不失職,又不越權,更不能非法侵犯公民的合法權益[6]。因此,依法行政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同一主體的不同層面。依法行政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保障,而和諧社會必須靠推進依法行政來體現。
     (1)依法行政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
     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和諧社會的重要特征之一,更是貫穿于和諧社會各個層面的基本理念和核心價值之一。因此,各級政府只有通過依法行政,才能建立和完善維護社會公平的有效機制,從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營造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切實保護人民群眾利益,滿足不同階層的利益訴求,使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人與政府之間和諧共存,共同發展。因此,依法行政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必然要求。
     (2)依法行政為誠信友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市場經濟不僅是法治經濟,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誠信經濟,要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環境下建設一個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的和諧社會,首先應打造一個誠信政府。近年來,在執法領域,某些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執法違法等腐敗現象屢見不鮮,、導致了民眾對政府、法律產生信仰危機。因此,只有依法行政,建立公正透明的政府,才能增強政府的公信力,鞏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由此可見,依法行政為誠信友愛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3)依法行政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自然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物質基礎。沒有好的自然環境,物質基礎不牢固,和諧社會就很難建立起來。我國人口眾多,明顯出現資源短缺,資源利用率不高,污染嚴重,環境惡化等問題。這些直接影響了我國的可持續發展,阻礙了我國的經濟建設。針對這種狀況,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各級政府只有推行依法行政,加強環境執法能力和監督管理能力,和一切破壞生態環境,危害資源保護的行為做斗爭,依法維護公眾的知情權、監督管理權,才能徹底地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自然環境,為構建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2、構建和諧社會對依法行政的促進作用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是構建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各級政府是對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進行管理的職能部門,擔負著促進經濟發展、推進民主法治、建設和諧文化、發展社會事業、協調利益關系、化解社會矛盾等重要職責。隨著構建和諧社會各項工作的開展,政府各部門通過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擴大民主范圍,推進政務公開,營造和諧的官民關系,不僅能夠增強政府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還可以切實把政府建設成為政令暢通、依法行政、公平公正,民主團結、誠信友愛,廉潔高效、充滿活力的和諧機關,從而,使得依法行政工作能夠得到進一步落實和完善。
     
     三、推進依法行政,構建和諧社會的幾點建議
     1、完善行政立法,做到有法可依
     社會主義和諧應該不存在法律空白,真正實現有法可依,因此,我們要進一步完善行政立法體系,暢通行政執法的渠道。這有利于法制的統一和保障廣大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同時,當前一些社會矛盾的激化、群體事件的發生,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往往需要持久的申訴之路。即使官司贏了,最終還是入不敷出甚至債臺高筑,影響社會和諧與安定[7]。為此,我們應當完善行政補償制度,同時,國家應當盡快制定《申訴法》、《監督法》等行政救濟法律,有利于暢通行政救濟渠道,為實現公平正義打下堅實基礎。
     2、培養社會民眾對法律的信仰
     培養社會民眾對法律的信仰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檢驗標準。政府與民眾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二者應把法律轉化為內心的一種信念而敬仰。并成為社會衡量基本價值觀念的標準。美國著名法學家哈羅德·J·伯爾曼在《法律與宗教》一書中寫道:“法律不只是一系列的規則和制度,而是人們心中的信仰。”[8]“沒有信仰的法律將退化為僵死的信條。”[9]“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它將形同虛設。”[10]
     在我國,封建法制是鎮壓民眾的工具,法就是刑,而政府官員們則利用其作為徇私舞弊的“障眼法”,自然談不上對法律的信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經過多年的普法教育,民眾的法制意識雖有所提高,但人治的思想仍占有相當大的成分,在執法領域,某些執法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濫用職權,導致了民眾對法律產生信仰危機。民眾對法律的冷漠和麻木,最終會導致在冷冰冰的世界里窒息法律,使法律成為僵死的信條[11]。因此,只有在政府的積極帶動下,促使全體民眾重視法律、熱愛法律、信仰法律,和諧社會的發展才能獲得濃厚的基礎和力量源泉。
     3、切實貫徹和實施《信訪條例》,規范信訪秩序。
     新《信訪條例》突出了暢通信訪渠道,明確了各級政府信訪工作責任制,強化了對信訪人合法權益的尊重和保護,細化了信訪事項的受理、辦理程序。具有很強的創新性、突破性和可操作性,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民主法治的精神及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15]。當前,關鍵在于認真貫徹和實施《信訪條例》,著力強化政府部門、信訪工作機構的責任,既要切實保障信訪人的合法權益,又要形成良好的信訪秩序,保障和諧社會的順利進行。
     4、完善行政工作的監督機制
     自孟德斯鳩將國家權力劃分為立法、行政、司法三權以來,該制度一直延用至今。博登海默認為:“法律的進步作用之一乃是約束和限制權力,而不論這種權力是私人權力還是政府權力,在法律統治的地方,權力的自由行使受到了規則的阻礙,這些規則迫使掌權者按一定的行為方式行事” [13]。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建立健全各種權力監督制約機制,形成一個嚴密的強有力的監督制約網絡,防止行政權的擴張和司法權的濫用。以下幾項監督工作應該做好:
     一是強化黨政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內部的自我監督。二是強化紀檢監察、審計等職能部門的監督職能。,使監督主體在權力上相對獨立。三是加強和完善人大機關對行政機關的監督。四是強化群眾監督和輿論監督。五是加強和完善行政機關之間的監督。通過以上五個方面的監督和制約機制的建立和完善,逐步建立起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行之有效的民主監督機制,以確保國家行政機關依法行政,最終達到依法治國之目的,促進民主法治的發展。
     
     結語
     
     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而依法行政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各個要素的實現提供保障,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前提條件。同時,構建和諧社會各項工作的落實和完善,可以建立起一個團結誠信、高效廉潔的人民政府,有效地促進依法行政的實現和持續運行。因此,我們需要解決我國目前在依法行政和構建和諧社會這一領域中所存在的問題,為我們盡快地實現執政為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讓我們朝著推進依法行政、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共同前進,共同努力!
     
     注 釋
     
     [1] 王軍.中國傳統哲學的和諧思想 
     [2] 王軍.同上
     [3] 王軍. 同上


    相關論文
    上一篇:人民調解制度的發展與完善 下一篇:論商業賄賂法律規制
    Tags:依法行政 建和 諧社會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
    計算機論文
    推薦文章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