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縣級普法工作的現狀及對策 [摘 要] 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弘揚法治精神,形成自覺學法守法的社會氛圍。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市人民法制意識,是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本文從縣級普法工作的現狀問題進行分析,并對這些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提高人們的法律觀念。 [關鍵詞] 普法工作 依法治國 法律觀念
從1986年開始至今,我國已經持續進行了五個“五年普法”教育工作。以我們這個縣級市來講,廣大人民群眾的學法用法積極性普遍提高,法制觀念和法律意識明顯增強,各級領導干部帶頭學法用法,依法決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不斷提高,司法、行政執法人員依法辦事能力也進一步增強。尤其是自2006年開始的“五五”普法教育工作,在“四五”普法工作成績的基礎上,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有了長足的發展和進步。首先是組織領導得到進一步強化。成立了專門的法制宣傳教育領導小組,市直各部門、各鄉鎮、各行政村都配備了普法專業人員,并制定出臺了一系列切合實際的工作舉措和獎罰辦法,做到普法工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其次是工作重點得到進一步明確。深入開展了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的“法律六進”活動和“法治市、法治鄉鎮”創建活動,機關公職人員和農村群眾的法制觀念得以增強。三是宣傳形式得到進一步豐富。在堅持新聞媒體宣傳、建立法律宣傳一條街、出動車隊宣傳等常規宣傳形式基礎上,堅持一年一個主題、一年一個創意,一年一項特色,給普法教育工作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如開展“向憲法宣誓”、“忠實憲法百米長卷簽字”儀式活動,組織“普法杯”法律知識競賽,開展“關愛杯”青少年法律知識競賽等,通過多樣化、系列化、經;、制度化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在全市營造了濃厚的法制宣傳氛圍。但是,由于基層社會的獨特性,加上傳統觀念、制度體制等因素的影響,在普法工作和實踐中,還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法律知識學習流于形式。 雖然全市學法統考制度不斷完善,各級領導干部和各類公職人員學法用法考試進一步深化,但普法教育效果不理想,一些具體組織考試的部門過于注重形式,法律知識學習缺乏明確的計劃和具體的指導,學習的方法、方式過于程序化,枯燥乏味,學習效果不明顯。有相當一部分執法執紀人員學法目的不端正,單純為考試而考試,過目而不過心,講形式,走過場,簡單應付,致使具體執法施政行為與法律約束相脫節。 二、封建殘余和“人治”思想影響仍然存在。 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舊中國留給我們的封建專制傳統比較多,民主法制傳統比較少。封建專制的影響根深蒂固,“傳統文化不但具有慣性、惰性和頑固性的特點,而且早就滲透到了絕大多數社會成員甚至精英們的潛意識中。”就一些黨政干部來講,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長期以來形成的工作方式、工作習慣、工作方法尚未從根本上得到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和“人治”思想仍然存在,習慣于“家長式管理”,不愿意受法律的束縛,不愿學法,法律素質低下。有的在執法過程中對法律法規把握不準,“有理講不清,有法講不明”,“長官意志”、“義氣用事”行為不同程度地存在,甚至以權壓法、徇私枉法、執法犯法等等,導致傷民、損民事件時有發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 三、相當一部分群眾法制觀念依然淡薄。 “五五”普法工作以來,廣大農村群眾接受的法制宣傳教育活動不斷增加,群眾法制觀念有所提高,但由于鄉鎮和村級文化基礎薄弱,相關一部分群眾法律意識依然很淡薄,自身權益受到侵犯不是依法維護,而是伺機報復或上訪告狀,其社會行為具有很大的隨意性,有的對法律法規一知半解,有的甚至根本不懂,致使各種民間矛盾糾紛及違法犯罪行為時有發生。 四、企業依法治理能力較弱。 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加入世貿組織后經濟的大變革,都促使企業必須跟上形勢,跟上中國經濟不斷前進的步伐,才能應對各方面的挑戰。但現實中我們看到,由于部分企業法人法律素質低下,法制觀念落后,造成依法治企水平較低。一是個別企業不按法律程序和市場經濟規律辦事,盲目上項目,最后導致虧損破產;二是企業產權制度改革后形成的股份制、民營企業,其自主決策權增大,加之當前相應的監督制約機制不十分完善,導致其決策行為存在違法違規現象。 五、法律進城區仍然是薄弱環節。 “送法進家”不僅是送法到農村的千家萬戶,更重要的是要送到城區。城區人員構成復雜,情況多樣,是滋生違法犯罪行為的多發地帶。近年來,我們對農村普法、干部普法工作抓得較緊,但是城區這一重要陣地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普法工作力度不夠大。 六、如何抓好普法工作 對于普法教育這樣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僅僅依靠普法機構是無法達到既定目標的,還需要黨委進一步加強領導,各級人大加強監督,政府加強組織協調,各有關部門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全社會、全民一起努力,共同營造普法工作的良好氛圍。針對這些問題,在具體工作中,要認真落實好“六五”普法規劃,繼續抓好各個層面的普法工作,把每位公民的權利意識、市場主體的法制觀念、執法機關的依法行政觀念提升到更高層次,使依法治市、依法維權觀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依法辦事的良好局面。 要找準突破點,一是繼續堅持“法律六進”活動,深入開展“依法行政示范機關、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社區、依法治校示范校、學法守法示范家庭、誠實守法示范企業、依法管理示范單位、公平守信示范市場”等“法治八建”工作。組織義務法律宣講團,深入市直各部門、鄉鎮、村莊、學校和廠礦企業,結合具體情況,明確不同普法內容,講解相關法律法規,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二是培訓普法骨干,做到以點帶面抓普法。通過舉辦各類培訓班、法律知識競賽等,重點加大對普法宣傳員、信息員及基層法律工作者的培訓力度。充分發揮農村警務室在普法中的作用,把其打造成農村普法教育的陣地。三是以服務經濟建設為根本。通過編發法律知識小冊子、組織法律服務宣講、建立法律宣傳一條街等多種有效活動,提高廣大群眾的法律素質,為縣域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法制環境。四是提高行政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干部和鄉村干部的法制觀念和依法辦事能力。嚴格干部法律知識合格證考試制度,采取廣大干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掀起學法用法熱潮,并且要不斷擴大培訓、參訓范圍,努力使干部把法律書本擺上辦公桌,使依法行政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為。 要注重民間調解,《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調解法》已經頒布實施,在依法進行民間調解的同時,積極向群眾進行普法教育,把調解過程變成普法、講法的過程。一是實行民間矛盾糾紛排查考核制度。在鄉村司法所建立考核制度,年終對因工作不落實、矛盾糾紛調處不力、處置不當、管理不善的追究主管人員責任。二是實現民間矛盾糾紛排查網絡化建設;鶎铀痉ㄋ、法律服務所對基層民間矛盾糾紛排查、調解要承擔重要責任,要各司其職,對各種問題要及時發現、及時上報,并實行月報、季報制度,努力做到小糾紛不出村,大糾紛不出鎮,防止和杜絕民轉刑案件及惡性上訪事件的發生。三是建立聯絡員制度。聯絡員制度是實現民間矛盾糾紛排查網絡化的重點,在各個社區、行政村聘請法制宣傳員、信息聯絡員,并公布宣傳員和信息員的個人情況和聯系方式,依法把矛盾化解在初始狀態,消滅在萌芽狀態。四是做好兩勞回歸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兩勞回歸人員是影響基層社會穩定的重點人員,對于他們的安置幫教應采取面對面、人對人結對子的幫教方式,使他們真正成為遵紀守法的公民。 要加強法律服務工作,人民群眾的法律素質提高了,相應的要提高法律服務的水平。要采取切實有效措施不斷激勵律師、法律工作者做好訴訟和非訴訟代理工作,維護每個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繼續抓好法律服務中心建設,把法律服務工作提升到新的高度,發揮好服務中心的橋梁紐帶作用,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范圍,做好對弱勢群體的法律救助工作,提高法律服務中心的知名度,為群眾依法辦事、依法維權提供良好服務。 縣級是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最基本單位,要把縣級普法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齊心協力,狠抓落實,不為民提高廣大干部群眾的法律素質,使他們學法、知法、懂法、用法,敢于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只有縣級的普法工作做好了,全體人民的法制觀念增強了,整個國家才會有法治基礎,才能更好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參考文獻 周天瑋:《法治理想國》、商務印書館、1999年 胡錦濤:《黨的十七大報告》、《河北日報》、2007年 李鐵:《當前開展法制宣傳創新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人民出版社,2006年 盧曉明:《普法教育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作用》,河南出版社,1998年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