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人肉搜索”與公民隱私權的保護 [內容摘要] “人肉搜索”,是通過網絡信息的“萃取”和廣大網民的“無縫協作”而制成的強大的搜索工具。和所有的工具一樣,“人肉搜索”本無正邪之分,關鍵在于使用者的目的和“度”的把握。 [關鍵詞] 人肉搜索 隱私權 隱私權保護 “人肉搜索”的含義和特征 人肉搜索引擎,是指利用人工參與來提純搜索引擎提供信息的一種機制,實際上就是通過其他人來搜索自己搜不到的東西,與知識搜索的概念差不多,只是更強調搜索過程的互動而已。搜索引擎也有可能對一些問題不能進行解答,當用戶的疑問在搜索引擎中不能得到解答時,就會試圖通過其他幾種渠道來找到答案,或者通過人與人的溝通交流尋求答案。它具有以下幾種特質: 1、互動性強。它的依托于來自五湖四海的網民,利用現代信息科技從而實現,人找人、人問人、人碰人、人擠人、人挨人的關系型網絡社區活動,變枯燥乏味的查詢過程為“一人提問、八方回應,一石激起千層浪,一聲呼喚驚醒萬顆真心”的人性化搜索體驗。 2、聚合性強。人肉搜索無任何年齡、學歷、性別等等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此特點有利用在最短時間內發動一定數量個體,迅速揭露一些法律無法觸及事件背后的真相,維護社會道德秩序;同時還可延伸至網絡無法觸及的地方,拓寬人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充分發動人際網絡的力量,將互聯網“互助、分享”的精神發揚光大。在災害發生后,“人肉搜索”跨越時間空間限制,協助很多災區人民親友團聚,這是對人肉搜索好處的充分體現。而其不利之處則在于經過搜索,一些未經授權公開的個人資料暴露于網絡是對當事人隱私權的侵犯,而人肉搜索的參與者們也將有成長為網絡暴民的趨勢。 我國“人肉搜索”的現狀 截至2012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5.3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39.9%。正是因為廣大網民的廣泛參與,在重要信息查詢、社會輿論監督、推動法制建設等方面,“人肉搜索”的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成了普通百姓們將愛心、熱心轉化為實際行動的有效渠道。但是近年來網上出現的“虐兔門”“虐貓門”等等讓我們感到了人肉搜索的可怕。每一次的“人肉搜索”都會詳細公布目標人信息,包括姓名、照片、家庭、住址等等都無所遁形。這些信息的公布的確使當事人受到了道德上的制裁,而這種制裁甚至比法律的制裁還要嚴重,以至于當事人自殺。造成這種后果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大部分網民的初衷是善意的,想通過網絡宣揚懲惡揚善的社會正義,通過發掘細節使真相大白,而忽略了可能對當事人造成的嚴重負面影響。其次,不排除部分網民及部分傳媒的目光集中于“尋人”問題上,較少關注“人肉搜索”的公益性質、資料共享及問題解答功能,以偏概全的結果必然產生對“人肉搜索”的無限妖魔化。再次,在“人肉搜索”是否侵犯公民“隱私權”的界定問題上,目前缺乏明確的依據與手段。關于隱私權,實踐中如何界定仍有很大爭議,哪些屬于個人隱私,侵犯他人隱私要承擔怎樣的責任,以及個人隱私與個人信息有無區別,尚無明確界定。最后,對于“人肉搜索”的暴力傾向缺乏有效的法律約束和監管手段。缺少法律環境約束的網絡“尋人”已有演變為網上暴力的趨勢,彰顯絕大多數網民的以暴制暴心態,從而藉以發泄對社會的不滿。 完善隱私權的保護體系 1、將隱私權作為一項單獨的人格權,使得隱私權保護有法可依。所謂隱私權,是指自然人就自己個人私事、個人信息等生活領域內的事情不為他人熟悉,禁止他人干涉的權利。作為現代社會中一項非常重要的人格權,甚至可以說,隱私權的發展是現代社會的重要特征之一。因為現代社會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對政府的行為越來越要求公開透明,而對個人的隱私越來越要求強化保護。現代社會是公民社會,要求越來越注重個人隱私權的保護。實踐中,我國通常是把隱私權納入名譽權的范圍予以保護。這種將隱私權歸入名譽權加以間接保護的方式在訴訟上極為不便,也不利于受害人隱私權的保護。名譽權所關注的是與民事主體名譽有關的事實表述是否真實及評價是否適當,而隱私權所關注的則是民事主體的私人生活安寧以及私人信息秘密不被侵犯。這種做法本身是有缺陷的。 2、明確隱私權的保護內容 隱私權是以隱私為客體的權利,隱私權的內容取決于隱私的范圍。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隱私觀念的提高,隱私權的內容也是在不斷豐富和發展著的。可以分為以下內容: (1).隱私保密權。如公民個人的病史、婚戀史、健康狀況、個人嗜好、家庭成員及親屬關系、財產狀況等個人信息,有權禁止他人非法知悉、使用、披露和公開。 (2).私人生活安寧權。如公民有權對其個人的信件、電話、傳真、電子信箱的號碼及其內容進行加密,禁止他人未經許可竊聽或查閱,私人生活禁止他人非法窺探。 (3).個人隱私使用權。公民有權自己使用或許可他人使用其隱私,并有權決定使用方式,任何人或組織不得非法干涉。為某一目的而采集的公民個人信息,未經本人許可,不得用于其他目的;任何采集、保有、使用或傳播個人信息的機構,必須保證該信息可靠地用于既定目的,合理地預防該信息的濫用。 (4).隱私維護權。公民對于自己的隱私享有維護其不可侵犯,并在受到非法侵犯時可以尋求司法保護的權利。 3、 隱私權的限制 正所謂沒有絕對的權利,我們在強調隱私權保護的同時,也應該注意隱私權合理使用的問題,即“兩利相權取其重”。在這里主要是對特定身份主體、特定場合隱私權的限制。
參考文獻 1、張新寶,隱私權的法律保護,1997.32. 2、黃立,民法總則,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90-91. 3、張秀蘭,網絡隱私保護研究,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157-158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法律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