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的威脅與保護 [摘要]21世紀是網絡經濟全面發展的時代。而此時電子商務成為一種新型的市場交易方式,蓬勃發展。本文圍繞電子商務時代消費者網絡消費可能出現的一些問題,研究了如何讓消費者自身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提出了保護消費者自身的建議和策略,解決了消費者網絡消費的顧慮和避免產生網絡消費糾紛的狀況。 [關鍵詞]電子商務;合法權益;消費糾紛 一、序論 飛速發展得網絡時代,網絡消費者的權益受到挑戰。電子商務的快捷、方便、廉價等特性越來越贏得消費者的認可。但是傳統的法律難以維護網絡交易的秩序,不同程度的侵害了消費者的合法的權益。例如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安全交易權、權隱私權及求償保護上等都缺乏現行法律的保護。所以現在除了加強消費者自身的保護意識意外,還要加強現行立法,規范網絡交易市場。 由于電子商務具有特殊性,導致網上侵權的類型也變得錯綜復雜。他的隱蔽特性是監管的難度加大了。因此給消費者的保護工作帶來難度。因為消費者是電子商務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對消費者權益保護及其重要,在電子商務中如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全社會的關注。本文就是為了廣大網絡消費者介紹網絡消費的特點和消費者權益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讓消費者提高自身權益的保護意識和方法。 二、電子商務中的消費特點 由于電子商務的種種消費特點,加大了如今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也正是因為它的特點,在給市場交易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消費者的權益保護帶來威脅。所以下面具體介紹一下電子商務的消費特點。 1、開放性和全球性 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網絡交易的開放性和全球性逐步顯現出來。消費者可以在任意 間任意地點與任何人之間交易。這打破了傳統交易的時間和空間界限。當然大家都知道,有利就有弊。電子商務中的開放性和全球性中也給消費者權益保護帶來了新的挑戰。 2、低成本和高效率 在電子商務交易中,消費者可直接與商家購買商品。省去了中間商的環節。因此減少了 產品的成本。消費者還可以省去去實體商店的時間和精力,使整個消費更便捷。因此又提高了交易的效率。 3、不確定性 由于在電子商務交易中,消費者從始至終都無法跟商家面對面溝通,都是在虛擬的環境 下進行。消費者在這個過程中可能被商家欺詐。商品的質量、交貨時間等都存在不確定性。 三、我國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存在的問題及對各問題的分析 正是網絡消費具有的特點。所以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受到挑戰。下面先具體說明我國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存在的問題再舉例具體的描述和分析問題。 (一)、我國電子商務中消費者權益保護存在的問題 1、網絡消費欺詐問題 網絡消費欺詐是指經營者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在網絡上實施的利用虛構的商品和服務信息或其它不正當手段騙取消費者財務的行為。在網絡環境下,消費者很難確知商家的真實身份。因為銷售者在網絡交易中并不完全公開自己的真實信息,有的甚至動用的都是虛假信息.所以消費者在很多時候只能從網絡店鋪說所提供的內容中獲取商品的相關信息。對其商品信息了解并不全面。可能還不夠真實.正是由于網絡消費的這種開放性、全球性、不確定性和隱蔽性,給一些不法商家欺詐消費者提供了方便。 2、網絡消費合同履行問題 (1)延遲履行 網絡購物的物流配送緩慢是很常見的事。處于某些原因,經營者向消費者承諾的交貨日期難以兌現。 (2)瑕疵履行 網絡消費者在認購商品并發出貨款后,經常出現實際交付商品與購買時介紹的不一致的情況。 (3)售后服務無法保證 因為網絡交易的地域無界限和其強大的隱蔽性,使商家的真實身份難以確認。所以消費者很難享有售后服務的權利 。 3、網絡支付安全問題 在電子商務中,網絡支付已經成為必須的支付手段。在這虛擬的交易市場,消費者的支付安全受到威脅。例如用戶賬號密碼被盜;支付過程中系統的癱瘓;網上支付信息被商家或銀行收集后無意或有意的泄漏給第三者,甚至被冒用。 4、網絡消費者隱私權保護問題 在很多消費性網站,消費者要想在此獲得更多的權力和服務,就必須要用戶提供姓名、郵箱等詳細的個人資料信息成為會員 。這樣給一些不法分子破譯用戶支付密碼,損害消費者的財產安全。使網絡消費者的隱私權受到危害。 5、網絡消費糾紛和消費者損害賠償權的現實問題 在虛擬的網絡空間地理界線的消失。很難判斷網上活動的具體時間和地點,而將其對應到某一特定的司法管轄區域就更困難.這種環境下網絡糾紛時有發生。消費者要清醒的了解自己要求損害賠償的權利。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也應該明確規定,為解決網絡糾紛的現實問題提供依據。 (二)、下面圍繞具體問題舉例說明。 案例一:2011年11月2號,某大學學生王某在網上購買了一部電吹風機。購買時商家承諾該吹風機的優質質量和優質性能,并承諾3日內到貨。如果有非人為損害的質量問題可無條件退貨。王某自訂購起一個星期以后才收到貨。打開包裝,電吹風機插頭明顯不規格嚴重變型了。于是要求店家退貨。而店主以一系列理由只給調換不給退貨,而且退貨的郵費要求王某自己支付。 案例二:據廣東省清遠市清域區人民法院獲悉,譚某等七人通過互聯網相識。他們通過遠程操控他人電腦在網上轉賬,或者利用假身份證辦理銀行信用卡取款的方法盜取存款。7人共作案9次,盜取他人存款85萬多元。持卡人發現賬戶資金被他人轉走當即報案。經公安偵查,七人先后被抓獲歸案。 案例一中的王某面臨網絡欺詐問題、網絡消費合同履行問題及網絡消費糾紛和消費者損害賠償權的現實問題。網絡商家對王某實施了網絡消費欺詐手段。該商家對電吹風機的質量自吹自擂,與產品的真實性能不服。而且網絡消費合同也沒有切實履行。首先物流配送逼店家承諾的緩慢很多,王某購買的電吹風與購買時介紹的不一致,王某也沒有享受良好的售后服務。這些都是電子商務消費的特點引起的種種問題。王某應該增強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意識,選擇網絡信譽高的商家,購買商品之前保留與商家的聊天記錄,及時與商家溝通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案例二涉及到網絡支付安全和網絡消費者隱私權保護問題。其中網絡銀行是大家都熟知和關注的詞,該案中的譚謀等人利用黑客技術手段竊取用戶信息,非法盜取用戶的財產。嚴重危害了消費者的財產安全,網絡支付安全和消費者各項隱私權。在電子商務中,網絡支付已經成為必須的支付手段。在這虛擬的交易市場,消費者的支付安全受到威脅。所以必須加大市場規范力度。 四、消費者財產保護在電子商務交易應用中的應用及存在的問題 在了解網絡消費著權益保護問題以后,在深入了解其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為切實保護消費者自身合法權益做準備。 (一)、消費消費者財產保護在電子商務交易應用中的應用 1、網絡消費的支付信息 2、電子商務中的責任歸屬 3、其他權益的相關保護應用 (二)、消費消費者財產保護在電子商務交易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經營者具有強大的信息優勢,而買家常常處于劣勢的狀態,在支付的過程中買家往往被要求提供詳細的個人資料,如姓名、家庭住址、職業、通訊地址、身份證號碼等。而在利益的驅使下部分不法商家,在未經過買家的同意的情況下就對買家的私人信息的泄露,更有甚者將買家的信息進行商業交易,所以消費者在網購時自認權益保護意識應增強。 2、由于在電子商務過程中買賣雙方都是通過電子信息的傳遞來完成交易的,整個過程具有虛擬性。所以一旦有經濟糾紛的時候就存在很多困難。比如取證的困難,侵權方的難以確定等等。因為我國電子商務現狀,必須加強立法完善網絡絡消費制度。 3、在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中還是有很多的權益難以得到保障,比如說消費者求償權難以保障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如美國、新加坡、澳大利亞、日本等已經設立了專門受理小額訴訟的法庭,這種小額訴訟程序具有立案數額低、簡易、高效等特點,是一種便于普通民眾行使救濟權利的司法形式。我國可以借鑒這些國家的經驗,構建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小額訴訟程序,能夠解決網絡消費者的跨地域、標的小、案情簡單等特點的各種形式的糾紛,保護消費者的權益。 五、對電子商務中保護消費者權益的建議和策略 了解過消費者權益保護在電子商務中的應用,結合網絡消費糾紛的現實狀況,提出幾點建議和處理糾紛的策略。 1、政策建議 (1)立法先行 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而網絡消費者的相關立法速度相對緩慢。因此在網絡交易中產生的網絡消費糾紛無法得到良好的解決。為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必須立法先行。加強商家應承擔的義務,讓網絡消費糾紛有法可依。 (2)發揮公權力量 加強政府管理即發揮公權力量.在市場經濟不發達階段,政府的有力監管對保護消費者權益有很大作用。政府要加強對發展電子商務的宏觀規劃和指導,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法律法規環境。加強對電子商務經營者的監管,有力于消費者作出判斷,讓網絡交易市場更加真實。充分發揮公權力量,對不法分子的欺詐和損害消費者的行為給予嚴厲的打擊。 (3)加強信用制度、健全信用體系 加強信用制度建設是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基礎.在網絡環境下對加強信用制度健全社會信用體系顯得更為迫切.商家堅持誠信原則、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企業信譽和形象,提高企業經營者素質等等都有利于減少網絡消費糾紛。 (4)規避風險,選擇CA中心 消費者在挑選商品時,應注意選擇一些優質的、信譽好的商家去挑選商品。并且要注意選擇服務領域廣泛、公正、全面且管理嚴格的認證中心。 2拓寬解決產生糾紛后的手段 在電子商務解決網絡糾紛的手段有多種。比如在發生糾紛后,在自愿互諒的基礎上,通過直接對話,分清責任,達成和解協議.拓寬解決產生糾紛后的各種手段對保護消費者權益起保護作用。 3消費者自身的保護策略 消費者學習國家和各級政府發布的有關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法律法規.以便在發生糾紛時當做有力的證據。費糾紛時用這些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利益。 (1)消費者在平日要多掌握一些市場知識和商品知識。在購買商品時也要仔細閱讀和了解店鋪和商品的相關信息。這樣有利于在消費中被不法商家欺詐。 (2保留商家的發貨信息和與商家的聊天內容,為以后可能產生的消費糾紛作證據。 (3)選擇安全的交易平臺。 (4)消費者應該具備強烈的權利意識,一旦發生糾紛立即與商家聯系協商.拿起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六、立足未來發展,在電子商務飛速發展時代加強消費者權益的保護,減少威脅。 算機和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商務已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21世紀越來越重要的一種消費模式。在網絡交易的特性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同時消費者的利益也讓人擔憂。消費者權益的保護關系到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未來。我們加強相關日立法 ,充分發揮公權力量,拓寬挽救渠道。讓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充分的保障。希望在以后的發展中,處理消費者糾紛的手段越看越多;消費者權益保護越來越瘦重視;網絡交易越來越安全。
參考文獻 張楚: 《網絡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網絡消費欺詐問題》,華律網,2012年7月18 東莞市木川實業有限公司: 《電子商務消費者權益誰來保護》,天津網數字報刊,2012年12月22 梁東梅:《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梁有華: 《竊取網上銀行存款85萬7名被告獲有期徒刑》,騰訊網,2007年12月27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電子商務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