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673
電子商務中誠信缺失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猛發展,以及不斷擴張的趨勢,給電子商務的推廣和普及創造了無限廣闊的技術空間,也使得電子商務在信息產業中的比重不斷上升。電子商務不但改變著商業交易的傳統模式,也改變著人們的交易習慣和思維方式。我國電子商務經過不斷探索和調整,步入了跨越式發展的軌道,也越來越引起各企業的重視。但在發展中也存在著許多問題,其中誠信缺失問題已成為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本文旨在探討電子商務中誠信缺失的原因,并提出應對策略,共同探討這一新生事物的未來。 一、淺談電子商務非誠信行為的表現 1.1網絡商務信息的不真實。企業產品宣傳信息與實際不符,在網絡宣傳時,對產品的性能指標等描述模糊或夸大其詞,致使消費者不能得到與預期一致的產品;消費者注冊時提交的不真實信息,給企業的業務處理帶來難度。 1.2 購買的產品與交付的產品不一致。由于種種原因,賣方交付的產品與買方購買的產品不一致,使買方受到損失。 1.3 拿貨不付款、拿款不發貨,或者不及時交貨、不及時付款。某些購物網站在收到消費者的貨款后不發貨,或不及時發貨,使消費者的利益受到侵害;某些消費者采用貨到付款支付方式,卻在收到貨物后拒絕付款,或不及時付款,以及消費者收到貨物之后的無故退貨,都增加了企業營銷成本。 1.4 產品的售后服務得不到保證。企業所承諾的售后服務在消費者購買商品后得不到保障,致使消費者享受不到應有的服務,影響到產品的整體價值。 1.5 信息的安全性得不到保障。由于種種原因,消費者的注冊信息、購物記錄等個人隱私信息被泄密;購物過程中,傳輸的信息被竊聽或截取;支付時,安全性受到威脅。 1.6物流質量得不到保證。在物流過程中,貨物不能及時送達,物流中貨物受損、服務態度粗暴等,都使物流質量:受到影響! 二、 述非誠信行為造成的危害 2.1 企業和消費者的直接經濟利益受到損失。由于交易中的非誠信行為,致使企業和消費者的經濟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失。消費者下單不付款、收貨不付款或不及時付款、無故退貨等都會增加企業的經營成木;企業提供虛假信息、收款不發貨或不及時發貨、不支持正常退貨、無法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務、物流質量不高等都會使消費者遭受損失。 2.2 引起消費者的不安全感。在交易過程中,企業掌握著大量消費者的個人信息,這些都屬于消費者的個人隱私,某些站點由于對這些信息的利用不當引起消費者個人隱私的泄密,從而使消費者產生不安全感,甚至對電子商務產生一定的畏懼心理。另外,消費者購物過程中不愉快的經歷,也會讓消費者對電子商務產生抵觸情緒。 2.3阻礙電子商務的發展。當前,企業和消費者的非誠信行為成本與預期收益之間不成比例的現實,助長了電子商務交易中的不良風氣,破壞了電子商務的正常環境,導致電子商務交易社會信用度較低,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電子商務的發展。 三、分析電子商務誠信缺失的主要原因 3.1 由于我國誠信基礎薄弱, 導致電子商務交易社會信任度低,F實社會中,假冒偽劣商品肆虐、虛假廣告泛濫、信用卡詐騙等誠信問題每天屢見不鮮,幾乎成了普遍現象;而電子商務作為不見面的交易模式,更難得到消費者的認同,“無商不奸”的觀念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消費者、人與人之間防范多于信任,都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心理障礙。同時,消費者喜歡貪圖便宜的心理也為不法者提供了機會。 3.2 社會信用體制尚未完全建立,導致電子商務難于運營。我國信用系統嚴重滯后,還未建立起健全的誠信管理體系,缺乏有效的失信、違規行為監督懲罰機制,市場化運作模式雖已初露端倪,但運作存在不規范現象,未形成有效的行政管理機制,行業自律尚未形成。而電子商務貿易內的信用評級還完全屬于行業和個人行為,還沒有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認可,所以評級中介機構、評級依據都未得到法律認同,從而評級也就沒有法律效力。同時,我國電子商務信用信息存在分割問題。主要由兩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一方面是我國以前的信用體系建設本身就是行業性質的,銀行、稅務、法律、保險等部門都有各自的信息庫,這些信息庫本身沒有相互聯網,因而無法實現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在電子商務貿易中,即使各行業的信息庫進行互聯,但是由于行業有些商業信用信息相互保密,造成貿易雙方無法從中獲得有利的信息。加之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本身誠信價值觀念淡漠,而對單位和個人誠信行為監督力度不到位,因此,違反誠信的行為難以讓人知悉而受到社會的有效約束,這為誠信缺失者提供了可乘之機。信用系統建設的缺失嚴重影響了電子商務的正常發展。 3.3 網絡購物的虛擬性、技術上的特點導致買賣雙方地位的不平等。由于網上交易雙方通過網頁交流,難有面對面的溝通,雙方對商品的信息掌握程度不一,只能根據經驗進行交易。在電子商務貿易中買賣雙方都對對方的信息不夠了解,極易導致產生信任危機,網絡交易同樣是要講信譽的。這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是商家不發布虛假商品、銷售信息,即商家的信譽度;另一方面是網絡購物者提交訂單后不能無故取消,即買家的忠誠度可靠。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難以實現。根據CNNIC(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由用戶實際購買和期待購買的商品種類可以看出,價格相對較低的商品如圖書、音像、軟件、鮮花禮品、通訊產品等是網上消費的主要熱點。在信息不對稱下,消費者只選擇些商品信息不重要的商品,而對購買卷入度高的大型家電、電子產品以及伴隨著休閑行為的服裝產品則相對冷清。 3.4 缺少相應的政策法規、行業規范。目前,我國的法律法規建設還沒有與電子商務發展的進程相適應,除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外,再無其他電子商務相關法律。法律的漏洞使得道德意識缺失,網絡市場成為一個極為便利的銷贓場所。在這種情況下,很多網上商業活動要遵循傳統商業的政策,對發展模式不盡相同的電子商務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 四、對我國電子商務中誠信缺失的應對策略 由于以上的原因,我國電子商務中的信用缺失現象已成為制約我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強烈制約著企業電子商務方面的發展,應該看到,在我國信用評價和監管機制不健全的環境下,人們在交易過程中誠實守信的意識還很淡薄,因為人們的失信成本很低,或者說有時還不存在失信成本,這使得部分人越來越不誠實、不守信。為解決這些問題,以下一些策略可作為參考: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電子商務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