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共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 D P )17284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 .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中國宏觀經濟總體增長態勢未變,增速回落但符合預期;物價水平結構性下降,通貨膨脹壓力緩解轉為溫和可控;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力度回穩,房地產投資仍保持快速增長;居民收入繼續穩步提高,就業形勢和消費結構均有進一步改善;進出口創月度歷史新高,貿易順差下降,一般貿易增長迅速且出現逆差;貨幣供應量、信貸增速回落,人民幣匯率創新高,匯改尚未出現不利影響;農業生產穩定且夏糧略有減產,工業繼續保持較快增長且增幅回落,尤其是一些高耗能行業,生產增速回落。應該看到,經濟運行中的部分指標回落在當前環境下是良性的,說明我國在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前提下,增強了政策的針對性和靈活性,有效地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平抑了通貨膨脹預期,鞏固了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良好勢頭。
三、以歐債為戒,控制債務和赤字
財政政策一方面要治理經濟結構的失衡,另一方面也要治理自身的結構失衡。財政結構失衡主要指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結構的不平衡,主要表現為較高的預算赤字和公共債務。目前,歐洲債務危機加大了世界經濟形勢的復雜性,對相關國家的破壞性影響巨大,我國必須引以為戒,嚴格控制債務和赤字。2009年中國累計國債余額占G D P比重20%左右,距離60%的國際警戒線還有一定距離。但是,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并沒有被計算進去,而這部分債務規模卻大得令人咂舌。為此,第一,我國必須調整預算政策,在保證積極財政政策連續性的前提下,降低赤字規模。第二,清查地方債務,規范地方政府借債制度,增強債務透明度,進一步將地方政府債務公開化和顯性化。第三,繼續推進省以下分稅制改革,健全地方稅體系和主體稅種,保障地方政府有穩定的收入來源,減少直至放棄以融資平臺的方式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