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格式
        電氣工程 會計論文 金融論文 國際貿易 財務管理 人力資源 輕化工程 德語論文 工程管理 文化產業管理 信息計算科學 電氣自動化 歷史論文
        機械設計 電子通信 英語論文 物流論文 電子商務 法律論文 工商管理 旅游管理 市場營銷 電視制片管理 材料科學工程 漢語言文學 免費獲取
        制藥工程 生物工程 包裝工程 模具設計 測控專業 工業工程 教育管理 行政管理 應用物理 電子信息工程 服裝設計工程 教育技術學 論文降重
        通信工程 電子機電 印刷工程 土木工程 交通工程 食品科學 藝術設計 新聞專業 信息管理 給水排水工程 化學工程工藝 推廣賺積分 付款方式
        • 首頁 |
        • 畢業論文 |
        • 論文格式 |
        • 個人簡歷 |
        • 工作總結 |
        • 入黨申請書 |
        • 求職信 |
        • 入團申請書 |
        • 工作計劃 |
        • 免費論文 |
        • 現成論文 |
        • 論文同學網 |
        搜索 高級搜索

        當前位置:論文格式網 -> 免費論文 -> 財務論文

        經濟增長減少貧困了嗎 以寧夏農村地區為例的實證分析(二)

        本論文在財務論文欄目,由論文格式網整理,轉載請注明來源www.donglienglish.cn,更多論文,請點論文格式范文查看
        1985 100.00 325.88 325.88 205.00 287.00
        1990 165.35 594.28 359.41 205.00 287.00
        1995 298.67 1036.99 347.20 205.00 287.00
        2000 321.89 1724.30 535.68 205.00 287.00
        2005 348.90 2508.90 711.04 205.00   287.00
        資料來源:1985-2005年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總隊:《中國農村住戶調查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出版。
            利用Lorenz曲線方程估計需要一組Lorenz點,但是作者獲得的分組數據僅提供收入分組及落入各組的居民戶數,無法直接計算出累計人口比例和累計收入比例.Aitchison和Brown(1963)指出,在人口基數很大的情況下,收入服從對數正態分布.根據對數正態分布的性質,采用非線性回歸擬合出對數收入的標準差,在算出相應的累計收入比例.這樣就有了一組Lorenz點,再根據這組Lorenz點可以擬合出Lorenz曲線的表達式.這里以2005年為例說明,如表2所示。

        表2  2005年寧夏農村居民調查戶比重及人均收入(即Lorenz曲線點)
        Tab.2 The proportion of accepted investigation of rural household and per capita annual net income of Ningxia in 2005(that is Lorenz Curve)
        純收入分組
        (元) 調查戶占總戶數的比重
        (%) 人均收入
        (元) 人均收入
        (%) 收入累計
        (%)
        100元以下 1.00 -403.58 0.01 -0.0015
        100-200 0.17 145.43 0.01 -0.0014
        200-300 0 0 0.01 -0.0014
        300-400 0.50 355.12 0.02 -0.0007
        400-500 0.67 430.93 0.04 0.0003
        500-600 2.00 559.83 0.08 0.0044
        600-800 4.33 697.6 0.14 0.0156
        800-1000 5.50 903.44 0.21 0.0337
        1000-1200 7.17 1108.29 0.25 0.0628
        1200-1300 4.33 1252.43 0.38 0.0827
        1300-1500 5.17 1376.55 0.35 0.1088
        1500-1700 4.33 1601.71 0.45 0.1343
        1700-2000 9.50 1839.64 0.56 0.1985
        2000-2500 11.50 2292.61 0.67 0.3951
        2500-3000 10.83 2717.98 0.76 0.4032
        3000-3500 9.17 3202.46 0.80 0.5109
        3500-4000 4.17 3760.48 0.85 0.5683
        4000-4500 4.33 4217.45 0.89 0.6354
        4500-5000 4 4722.27 0.95 0.7047
        5000元以上 11.33 7101.57 1.00 1.00
        資料來源:《2005年寧夏調查年鑒》
        說明:該數據為按照農戶的純收入分組獲得,調查戶比重經作者計算得來,人均收入數據查閱統計年鑒。

        四、計算結果與模型分析

           (一)擬合Lorenz曲線方程
            由公式(9),Bata模型的Lorenz曲線方程為: .利用Povcal軟件,根據洛倫茲點,做OLS線性回歸擬合出參數值.以2005年為例,擬合結果如下:
             

        參數 估計值 標準差 T值  F值
         0.3688 0.0182 -20.2215 
        0.9999 
        39422
         0.8953 0.0055 161.8015  
         0.5991 0.0129 42.2583  
             結果顯示,接近于1,用Bata模型擬合的結果較為理想,比較接近真實的數據。
           (二)FGT貧困指數 
            由Lorenz曲線方程,Povcal軟件回歸,由相關公式得到FGT貧困指數和基尼系數,為了更好的解釋不同的貧困線所估計的貧困程度,本文分別運用絕對貧困線和低收入貧困線對寧夏農村地區的貧困程度進行模擬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1985-2005年寧夏農村居民FGT貧困指數與Gini系數
        Tab.3  Index of FGI poverty and Gini Coefficient of rural household in Ningxia between 1985 and 2005
        年份 按照絕對貧困線205元計算  按照低收入貧困線287元計算  
        Gini
        (%)
         H1 (%) PG1 (%) SPG 1(%)  H2 (%) PG2(%) SPG2 (%)  
        1985 25.50 7.78 3.20  49.48 15.95 7.31  0.296
        1990 17.68 5.98 2.37  45.66 13.87 6.17  0.308
        1995 29.71 12.35 7.27  41.62 19.53 11.59  0.320
        2000 13.00 6.15 4.30  30.83 10.69 6.31  0.356
        2005 1.77 2.82 9.67  2.29 2.59 6.24  0.38
        資料來源:1985-1995年寧夏統計年鑒。
             FGT貧困指數是用來評價貧困狀況的一組指標,它包括三項指標—貧困發生率H、貧困深度PG和貧困強度SPG。 按照不同的貧困標準計算的貧困人口的數據相差很大,以1985年為例,低收入人口的FGT指數近乎絕對貧困人口的兩倍,這從一方面表明如果貧困線過低會掩蓋貧困的真實情況。對比兩條
        貧困線分析(如圖1)寧夏農村居民的貧困狀況,可以發現絕對貧困線與低收入貧困線的變動不一致,例如1990-1995年,絕對貧困人口比例從17.68%上升到29.71%,但是低收入人口的比例卻從45.66%下降到41.62%,絕對貧困人口數量大幅增加,而低收入人口比例卻沒有很大的變動,說明這部分的低收入人口的一部分被迫落在了絕對貧困線之下,也可以認為,“大量的低收入人口被定義在貧困線附近,也許他們今年不被認為是窮人,但是遭遇天災等原因明年就會變成窮人”,這同Lucia Hanmer(2004)提到的短期貧困非常吻合。由以上兩點,基于兩條貧困線的分析,能夠更加真實的反映實際的貧困程度。總體分析,在1985-2005年,隨著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增加,寧夏農村居民的貧困發生率持續下降(如圖1),絕對貧困人口的貧困發生率H從25.5%下降到1.77%,低收入貧困人口的發生率從49.88%下降到2.29%。比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絕對貧困的變動趨勢,發現兩者的變動方向呈反方向變動,當人均純收入下降時,絕對貧困發生率上升。并且從總體趨勢分析,隨著貧困發生率的下降,收入的變化對貧困的影響越來越小。例如1990-1995年人均純收入從359.41元下降到347.20元,而絕對貧困發生率從17.68%上升到29.71%。貧困發生率H僅反映了落在貧困線以下的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并沒有反映貧困人口的收入水平距離貧困線的距離有多遠,也沒有反映貧困人口的收入分配變化,所以引入貧困深度指數PG和貧困強度指數SPG。研究這三者的變化趨勢的一致性問題可以揭示經濟增長中,窮人是否優先得到了改善。1985-2005年寧夏農村居民的絕對貧困人口數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如圖2),但是貧困深度PG變動相對不大,由1985年的7.78%下降到2005年的2.82%,貧困強度SPG反而出現上升,由3.2%上升到9.67%。對比低收入貧困群體(如圖3)卻意外的發現這三個指標總體趨勢是一致的。三個指標的一致性說明在經濟增長中這部分群體的貧困發生率下降了,貧困深度和強度也同時得到了改善,整體來說他們在經濟增長中是受益的,這樣來看,也可以認為經濟增長中的增加的那部分收入并沒有流入貧困人口中最窮的那部分人。基尼系數也由1985年的0.296上升到了2005年的0.38,由此表明經濟增長中不平等也在擴大。
            根據以上的指標及數據分析,可以得到一個假說:經濟增長既不能自動的進行收入分配的調整,也不能自動的惠及到窮人,所以說盡管經濟增長是貧困減緩的重要因素,但是伴隨絕對貧困人口的下降,收入的增長對低收入貧困人口的影響越來越小。
         下一步需要從增長和再分配角度分解貧困指標進行進一步的研究,旨在說明貧困發生率下降的同時,基尼系數提高的原因。
            (三)FGT貧困指數分解
         經濟增長中的收入的分配是帶來貧富差距的主要原因。由(14)、(15)式,
        以上年為基期,將貧困率的變化分解為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的影響(如表4顯示),主要研究經濟增長中的收入分配對窮人的變動。上一部分的分析表明,經濟增長中的絕對貧困人口相對于低收入群體,他們在經濟增長中的獲益要更少一些,所以以下內容主要以絕對貧困人口(即以205元為貧困線以下的人口)為樣本分析。
         
        表4 1985-2005年寧夏農村FGT貧困指數分解(單位:%)(205元)
        Tab.4  Partition of the index of FGI poverty of rural Ningxia (Measured by %)
          經濟
        增長 收入
        分配   經濟
        增長 收入
        分配   經濟
        增長 收入
        分配
        1985-1990
         -7.81 -15.68 7.87  -1.80 -2.36 0.56  -0.38 -0.58 0.20
        1990-1995
         12.03 7.12 4.91  6.37 0.3 6.07  4.9 0.18 4.72
        1995-2000
         -16.71 -17.91 1.2  -6.20 -6.30 0.20  -2.97 -3.04 0.07
        2000-2005
         -11.23 -13.36 -6.87  -3.33 -4.45 1.12  5.37 -8.34 2.97
        1985-2005
         -23.73 -38.93 7.11  -4.96 12.81 7.95  6.47 -11.78 7.96
         
           分解FGT貧困指數可以發現(如表4所示):在1985-2005年寧夏農村貧困發生率H下降了23.73%,經濟增長對貧困減少的作用是38.93%,可以說明經濟增長對貧困減少起積極的作用,但是收入分配卻使貧困增加了7.11%。并且這種規律在各個年度表現的都很明顯。貧困深度PG和貧困強度SPG的變動也表明了經濟增長和收入對貧困的變動也弱化了經濟增長的減貧效果。經濟增長雖然降低了貧困發生率,大幅度的減少了貧困人口的數量,但是卻導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加劇,后者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經濟增長的減貧成效。不僅貧困人口內部的人均收入水平下降,而且貧困人口內部的收入分配更加惡化,由此導致了SPG指數的正向發展,也就是說如果貧困人口的收入分配還不能得到改善,那么他們的貧困狀況會隨著經濟增長而加深,甚至會導致一部分新的貧困人口的出現。

        五、基本結論及政策建議

           (一)基本結論
            經濟的增長是緩解農村貧困的基礎,是貧困人口的大幅減少的最大動力,但是基于Lorenz曲線的實證研究揭示,1985-2005年寧夏農村的經濟增長是不利于窮人的,這與多數文獻中研究的中國整體經濟增長中的貧困減緩的情況一致。分解寧夏農村1985-2005年的貧困指標可以發現,農村中的貧困人口在經濟增長中的獲益少于富人,社會各個階層實際的經濟增長的削弱甚至抵消了經濟增長對貧困狀況的改善,并且收入差距的擴大惡化了貧困人口的貧困狀況。同時,Gini系數的較高增長,應該急需引起政策制定者的深切關注。從經濟增長和收入分配的影響考慮,增長不僅降低了貧困發生率、也降低了貧困程度,但是分配對貧困的作用使得其惡化,甚至導致一部分新的貧困人口的出現。因此,貧困問題的根本解決途徑是在保持收入增長的前提下,更重要的是要調節經濟增長中的收入分配的不平等。
            胡鞍鋼(2005)對此的解釋是:僅有經濟高增長不能自動解決收入不平等和貧困問題,經濟增長和開放的成果也不能自動地為所有人口共同分享,低質量、不公平的經濟增長反而抑制了人們享受發展成果的機會,而政府的分配政策也加重了這種不公平現象。政府的財政支出和公共服務政策嚴重向城市傾斜,有利于城市居民,城鄉居民之間獲得教育、醫療保健和勞動力流動性的機會依然不公平或者變得更加的不公平;經濟政策向沿海地區傾斜,不利于內陸地區發展:稅收政策又偏向于富人,加劇了收入差距。只有保持高質量的增長,才能避免對投資的扭曲,使得所有社會成員都從經濟增長中獲益,從而減少貧困的發生。
           (二)政策建議
            1、調整農村貧困線,減少絕對貧困人口,同時關注低收入群體。貧困線的確定及貧困戶的識別是減貧研究及工作的基礎,而中國的農村貧困線及貧困人口的數量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國內外相關研究者的質疑,汪三貴(2005)認為中國尚未解決溫飽問題的人口應當在4000萬左右,略小于國家統計局調查隊統計的2900萬與民政部門統計的1972萬。作者在實證中通過絕對貧困線和低收入貧困線的分別分析也發現,貧困線較低會掩蓋農村貧困的真實情況。雖然近年來絕對人口的數量在大幅降低,但是在貧困線附近的存在一部分低收入群體,他們也極容易陷入貧困之中,只考慮絕對貧困人口減少,不關注或者極少關注低收入群體,也會使貧困減緩或絕對貧困人口的增加,并將會帶來新一輪的不平等的加劇。
            2、實施減少貧困的區域發展政策,提供配套的制度供給和社會保障體系,提高效率也要注重公平。由于經濟增長不能自動的惠及窮人和改善收入分配,它只是貧困減緩的必要條件而非充要條件。這就需要相應制度的供給,如從法律、法規和政策方面建立公平和效率之間的有效紐帶。寧夏農村居民的Gini系數已經上升到較高的水平,東部和中西部之間的收入的差距、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的趨勢下,根據實際情況實施減貧的區域發展政策,在公平的基礎上追求效率也就成為必然的選擇。不改善惡化的收入分配狀況,不有效的緩解低收入人群的貧困狀況,經濟也不能穩定的發展,甚至成為經濟增長的障礙。要讓窮人更多的參與到經濟增長中來,讓窮人更多的分享經濟增長帶來的好處,促經有利于窮人的增長,這樣的經濟增長才是有質量的增長。

        致    謝
            近一年時間的論文寫作,從開始的構思、資料的整理到最終的定稿,過程是漫長而枯燥的,但是收獲的意義對于我來說卻是重大的。
            衷心感謝貧困理論研究的前輩們,正是由于他們的辛勤的工作,才使我能夠從中汲取更多的養分,不斷的進步。感謝楊國濤老師對寧夏貧困理論的研究,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衷心感謝我的導師朱海就老師,他的悉心指導和嚴謹的治學態度為我樹立榜樣。
            衷心感謝浙江工商大學的所有給我任課的老師們!感謝趙英軍老師、趙連閣老師、孫敬水老師、俞毅老師、徐為列老師、毛豐付老師、杜丹青老師、婁朝暉老師、趙曉霞老師等,他們的教授的不僅是學術知識更多的是讓我了解一名學者的成就之路和積極的生活態度。感謝楊森輔導員在大學四年中的幫助和指導。這些我終將銘記于心。
         非常感謝我的父母和好朋友上海外國語大學的郝強,他們的支持給了我前進的動力!
         謹以此文獻給我的親人朋友們!

        【參考文獻】:
        【1】國家統計局寧夏調查總隊:《寧夏調查(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出版社,相應各年.
        【2】王雨林、黃祖輝:《轉型期中國農村貧困率指標的因素的分解研究》,《中國人口科學》,2005年第1期.
        【3】胡兵、胡寶娣、賴景生:《經濟增長、收入分配對農村貧困變動的影響》,《財經研究》,2005年第8期.
        【4】胡鞍鋼、胡琳琳、常志霄:《中國經濟增長與減少貧困(1978-2004)》,《清華大學學報》,2006年第5期.
        【5】申小梅:《經濟增長中的反貧困效應研究》,《重慶大學學報》2005年第11卷第3期.
        【6】王春萍:《經濟增長、不平等對貧困影響的分析》,《蘭州大學學報》,2005年第5期.
        【7】魏勇、林閩剛:《影響轉型期中國農村貧困率指標的因素的分解研究》,《中國人口科學》,2005年第1期.
        【8】譚崇臺:《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與“豐裕中的貧困”》,《經濟學家》,2003年第1期.
        【9】馬丁·拉瓦里昂、陳紹華《中國減貧工作取得不平衡進展》,世界銀行發展研究組,2004.
        【10】林毅夫:《解決農村貧困問題需要有新的戰略思想——評世界銀行新的“惠及貧困人口的農村發展戰略”》,《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5期.
        【11】阿瑪蒂亞.森:《評估不平等和貧困的概念性挑戰》,《經濟學季刊》2003年第2卷第2期.
        【12】吳清華:《當代中外貧困理論比較研究》,《人口與經濟》2004年第1期.
        【13】李小云、張雪梅、唐麗霞:《當前中國農村貧困問題》,《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05年第20卷.
        【14】王萍萍、方湖柳、李興平:《中國貧困標準與國際貧困標準的比較》,《中國農村經濟》,2006年第12期.
        【15】汪三貴、李文:《扶持農村絕對貧困人口的對策》,《科學決策》,2005年第5期.
        【16】Lucia Hanmer,Growing inequality and poverty in China,China Economic Review,2004.
        【17】Gaurav Datt,Computational tools for poverty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Fcnd Discussion Paper ,1998.

        首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尾頁 2/2/2


        上一篇:地區發展差距的衡量與縮小的路徑 下一篇:人民幣升值背景下我國經濟發展方..
        Tags:經濟 增長 減少 貧困 寧夏 農村 地區 實證 分析 【收藏】 【返回頂部】
        人力資源論文
        金融論文
        會計論文
        財務論文
        法律論文
        物流論文
        工商管理論文
        其他論文
        保險學免費論文
        財政學免費論文
        工程管理免費論文
        經濟學免費論文
        市場營銷免費論文
        投資學免費論文
        信息管理免費論文
        行政管理免費論文
        財務會計論文格式
        數學教育論文格式
        數學與應用數學論文
        物流論文格式范文
        財務管理論文格式
        營銷論文格式范文
        人力資源論文格式
        電子商務畢業論文
        法律專業畢業論文
        工商管理畢業論文
        漢語言文學論文
        計算機畢業論文
        教育管理畢業論文
        現代教育技術論文
        小學教育畢業論文
        心理學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畢業論文
        中文系文學論文
        計算機論文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8 LWGSW.com 論文格式網 版權所有

        感谢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您可能还对以下资源感兴趣:

        论文格式网:毕业论文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