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12260
淺談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摘 要】盈余管理一直是國內外廣泛研究的課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從不同角度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進行分析,關注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合理利用盈余管理,對實現公司資源合理配置,保證上市公司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關鍵詞】 盈余管理;會計準則;措施 隨著會計理論和實務的不斷發展,盈余管理對于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以及資源配置來說影響深刻,對盈余管理的分析理解更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會計準則的完善,對盈余管理起到一定的制約作用,但其中很多的會計原則、方法存在著主觀判斷,準則制定的局限性也為一些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隙,如何去協調準則與企業之間的利益關系,有待人們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概述 盈余管理概念不一,最通常盈余的就是企業管理當局在遵循會計準則的基礎上,通過對企業對外報告的會計收益信息進行控制或調整,以達到主體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為。(一)、盈余管理的涵義 美國會計學者斯考特(Scott)在其所著的《財務會計理論》一書中認為,盈余管理是會計政策的選擇具有經濟后果的一種具體表現。他認為,只要企業的管理人員有進擇不同會計政策的自由,他們必定會選擇便其效用最大化或便企業的市場價值最大化的會計政策,這就是所謂的盈余管理。美國著名會計學者Schiper在1989年認為盈余管理是,為了獲得某種私人利益(而并非僅僅為了中立地處理經營活動),對外部財務報告進行有目的的干預。而被普遍認可的是Hedy和Wahlen于1999年對盈余管理所作出的解釋:當管理者在編制財務報告和構建經濟交易時,運用判斷改變財務報告,從而誤導一些利益相關者對公司根本經濟收益的理解,或者影響根據報告中會計數據形成的契約結果,盈余管理就產生了。 第一,盈余管理的主體是企業的管理當局。企業管理當局,無論是董事會、總經理還是高級管理人員,他們作為企業信息的加工者和披露者,有權利選擇會計政策和方法,有權利變更會計估計,有權利安排交易發生的時間和方式等。而信息的不對稱和信息披露的不完全為他們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條件。 第二,在盈余管理的過程中,企業管理當局是有目的、有意地選擇對自身有利的會計政策或交易安排,即管理當局是有意圖的。 第三,管理當局進行盈余管理的目的在于獲得自身利益。雖然盈余管理的直接結果是使得一些利益相關者對企業的經濟收益產生誤解,但其最終目的是使得自縣利益最大化。 因此從戰略角度來看,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應站在一定高度,建立長期戰略規劃,強化管理者的誠信觀。并將企業的戰略、資源、業務、行動有效整合構成一個完整的管理體系,有效的運用適當盈余管理給企業帶來附加值,以實現企業長期價值最大化。(二). 盈余管理的主要目的和基本特征 盈余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獲得自身利益。自身利益有許多方面,一般地,企業管理當局會在資本市場回報、管理層收購、所簽訂的合同以及在政府政策等幾個方面進行盈余管理,以實現自身收益的最大化。在我國,上市公司為了獲得股票初次發行和配股資格,減少納稅,避免被證券監碑管理委員會摘牌,都有可能通過盈余管理達到其目的。例如為了發行新股或配股,企業管理當局一般會利用各種判斷提高企業價值。 1、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目的 為獲得股票發行資格 企業上市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從證券市場上籌集到大量資金,所以企業上市的愿望十分強烈。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