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393
淺論股票期權費用化【摘要】股票期權是公司采取的長期激勵手段,但是它的出現卻引發了一系列的會計丑聞。于是準則制定者推出了股票期權費用化。本論文通過股票期權的正面效應和負面效應來解釋股票期權費用化的激勵功效及其不足,得出股票期權費用化是針對股票期權激勵的約束機制,其存在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同時也具有一定的風險。【關鍵詞】股票期權費用化 正面效應 負面效應
股票期權起源于美國,它作為現代公司制企業一種新的金融創新工具,已成為當代發達國家許多股份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對“高管人員”進行激勵的一種非常普遍的方式。 一、股票期權費用化的提出 股權激勵機制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末,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美國高科技產業的迅猛發展,股權激勵在美國快速發展,歐洲、日本等發達地區和國家的許多公司也都實行了這一制度。經過多年的發展演變,激勵機制衍生出業績股票、虛擬股票期權、股票增值權、股票溢價權、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和員工持股計劃等方式。然而,20世紀90年代末,安然、環球電信、世通、施樂等一批“經濟巨人”會計造假案的紛紛曝光,在美國國內引發了對股票期權的質疑,投資者意識到股票期權被濫用可能導致負面影響,要求改革股票期權的呼聲越來越高。 這些會計丑聞使人們的視線再次集中于現行的股票期權實踐問題,這反過來又重新開啟了對經理人及員工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的爭論,并再次成為會計準則制定領域的一大熱點。FASB[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于2004年12月發布修訂財務會計準則公告(SFAS)第123號,要求大部分公眾公司自2005年6月30日起將所有基于股票的報酬費用化,小規模的公眾公司和私人公司可自2005年12月15日起的第一個年度報告期開始確認股票期權費用。修訂后的SFAS第123號要求公司按照公允價值處理包括股票期權在內的所有以股份為基礎的支付,這一規定與IASB[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參考文獻1、楊程:《我國股票期權會計處理》,《特區經濟》,2007年10期2、葉建芳:《新企業會計準則實踐案例》,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2008年9月,第一版3、張英婕、陳德棉、王洪強:《股票期權費用化問題探討》,《財務與會計:綜合版》,2004年,第4期4、施歡歡、魯直:《股票期權報酬會計處理的國際趨勢》,《證券市場導報》,2003年,第02期]發布的《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2號———以股份為基礎的支付》(IFRS2)基本一致。時至今日,股票期權作為員工的一種薪酬,將其作為一項費用進行會計處理已毫無爭議,并且名正言順地進入了企業的財務報表之中 二、股票期權費用化的理由 股票期權費用化的核心理由是“股票期權是員工薪酬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體現“員工干活,老板付錢”這樣一種關系,所以股票期權費用化是一種順理成章的推斷。具體來說,支持“費用化”主要是基于以下理由: 1、股票期權是有價值的。 首先,雖然股票期權附有許多限制性條款,不像投資者在公開市場上可以自由交易的股票期權,但是這些限制并未導致股票期權失去價值,即使價值可能低于市場上自由交易的股票期權。其次,投資者在公開市場上用現金購買股票期權,而經理人或員工通過提供勞務獲得股票期權。如果不確認股票期權的薪酬成本,要么意味著經理人股票期權可以隨意獲得,要么期權沒有價值,而實際上這兩者都不成立。 2、股票期權具有激勵和報酬性質。 股票期權同保險費、養老金等雇員福利一樣,雖然不是直接報酬,但目的也是在于激勵經理人努力工作。從廣義上講,是為了吸引、留住和激勵經理人而發生的報酬成本,所以應在利潤表上確認。 3、確認股票期權的薪酬費用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相關性和真實性,可使財務報表更具有信息含量,改進報告盈余的可信度。FASB認為“如果在計算企業的凈收益時扣除估計的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會使報告更具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