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6203
企業內部控制執行情況分析【摘要】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總體上還處于低層次、低水平、小范圍且相互分割的局面,還未觸及企業戰略和最高管理層層面。內部控制的執行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企業全體員工的重視,更需要高層領導自覺執行,也需要社會方方面面的參與和支持。文章結合企業內部控制執行的現狀,就其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若干建議。【關鍵詞】企業內部控制 內部控制執行 對策 一、內部控制執行的現狀分析 江門市財政局俞雪花等人2003年對江門市220家工業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制定與執行效果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1)內部會計控制制度覆蓋面窄,有75%的企業制定了貨幣資金的內部控制制度,但僅29%和21%的企業分別制定了工程項目和籌資方面的內部控制制度,兩者的覆蓋面不及三分之一;(2)考慮到成本原因,僅有28%的企業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而在已建立內部審計部門的企業中,只有44%的被調查者認為本單位的內審工作是富有成效的;(3)有54%被調查者認為企業的內部會計控制系統執行效果一般或無效,而真正認為執行效果很好的比例僅為17%。趙選民2003年對65家企業的內部控制進行了調查,結果也顯示:對外投資、籌資、工程項目和對外擔保等經濟業務的決策,由領導決定的比例分別為45%、35%、37%和22%,可見,實務中對這些項目的內部控制較弱。這些項目的內部控制所控制的對象主要是企業領導及高級管理人員,而企業內部控制最薄弱、最難執行、最難控制的就是對企業高級管理層和董事會的控制。上市公司中也常暴露出因內部控制執行無效而巨虧甚至破產的案例,如美國的安然事件,國內的中航油事件、長虹事件及伊利事件等。種種現象顯示,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執行情況總體上還處于低層次、低水平、小范圍且相互分割的局面,只限于少數職能部門少數業務,并沒有滲透到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各個層次、各項經濟業務,尤其是未觸及企業戰略和最高管理層層面。具體表現如下: 1、缺乏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 經過幾年的發展和完善,我國的大多數企業都已經有自己的內部控制制度,但調查發現,大部分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缺乏系統論、控制論、管理理論的指導,尤其是缺乏風險管理理論的指導。(1)規章制度本身說法不一,前后相互矛盾,缺乏嚴密性和全面性;(2)企業管理當局在不同時期制定的制度前后矛盾,缺乏一致性和連續性,制度的制定朝令夕改,缺乏嚴肅性;管理當局的更換對制度的影響更大,有時甚至是根本性的;(3)不同的制度對同一方面的業務有不同的規定,使得企業成員在執行中無所適從,為機會主義行為的發生提供了土壤,人人都選擇對自己有利的規章處理業務,而不是考慮哪種規定對業務活動的控制更加科學,缺乏整體觀念;(4)制度的制定缺乏風險意識。內部控制從本質上講就是為了控制企業的各種風險,更好地抓住各種機會,實現資產的保值增值,為企業投資者創造更多的新價值。風險管理應貫穿于內部控制的各個方面。實務中,管理層在制定各項內部控制制度時往往就事論事,注重每一業務活動的具體細節,忽視各業務環節的關聯性及風險的交互影響,更缺乏站在企業戰略和整體風險的高度來考慮各制度的具體內容。 2、缺乏有效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機制。內部控制一般是作為企業的內部事務,由企業管理當局來制定和實施。管理當局自然更多考慮本企業的利益,對財務報告的可靠性和國家法律法規的遵循性關注相對較少。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一個細胞,往往有眾多的利益相關者,主要有所有者、經營者、政府部門、材料供應商等,它們對內部控制都會提出保障自身利益的要求。從這個角度講,內部控制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的一種社會責任和義務。在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更多是為了滿足自身追逐利益的要求,而常常忽略自己那份應盡的社會責任。內部控制是一套自行檢查、制約和調整內部業務活動的自律系統,因此,對自律系統的監督是必不可少的。監督分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內部監督一般由內部審計部門擔任,但由于內部審計部門獨立性較差,影響了它對這一職能的發揮。外部監督具體包括司法監督、社會監督(主要是注冊會計師的外部審計監督)和媒體輿論監督。但由于外部監督資源稀缺,監管不力,致使企業失去執行內部控制所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