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594
新會計準則下我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問題研究[摘要]近年來,有關實證會計研究結果表明,我過上市公司存在著大量的盈余管理行為,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的真實可靠性,誤導了信息使用者的經濟決策。本文將從會計盈余作為會計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代表最典型的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是會計信息使用者評價一個公司業績的最重要、最綜合的數據。因此,研究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的會計盈余問題十分必要,可以從源頭上控制盈余管理。[關鍵詞]新會計準則 上市公司 會計盈余 我國財政部頒布新會計準則,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圍內開始實施。新會計準則既“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趨同”又堅持了中國特色,在制定過程中充分考慮了我國現階段的國情。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1ASB)對中國會計準則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事實也予以了確認和肯定,因此,新會計準則被認為是高質量的,新會計準則的頒布以及實施效果受到了非常多的關注。然而,由于新會計準則在2007年才剛剛開始實施,其實施的效果還是一個未知數。作為會計信息的重要組成部分,會計盈余代表了最典型的會計確認和會計計量,是會計信息使用者評價一個公司業績的最重要、最綜合的數據。會計盈余與管理的關系 現代企業普遍存在著以契約為基礎的委托代理關系,其中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的委托代理關系最為典型。由于所有者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無法掌握企業的全面信息,一般只能借助會計盈余等信息對管理當局的經營業績進行考評。與此同時,除所有者之外,與企業訂立契約的外部人也往往需要借助盈余數字決定是否簽訂契約。因此。會計盈余等信息不僅影響著對管理當局的經營業績評價,也影響著企業契約的訂立。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盈余管理的現象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為的存在使得財務信息的質量嚴重下降,粉飾后的會計盈余無法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降低了財務信息對其使用者的決策價值,不僅損害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而且會導致社會資源無法優化配置。 二、新會計準則限制了上市公司對會計盈余的調節 (一)資產減值不得轉回 舊會計準則對資產減值轉回沒有特別的限制,只是規定如果有跡象表明以前期間據以計提減值的各種因素發生變化,使得資產的可收回金額大干其賬面價值時,則以前期間已計提的減值損失應當轉回。因此,有些上市公司往往在某一年大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使得當年大幅虧損,然后再在以后年度沖回,借此調節利潤。新資產減值會計準則規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種規定將使得利用減值準備調節利潤的空間越來越小,利用這種計提手法調節利潤越來越困難。 (二)合并范圍擴大 會計準則擴大了合并報表的范圍,杜絕了企業利用縮小持股比例、分離若干子公司的方法,將經營狀況不好的企業從合并范圍中剔除,從而粉飾企業集團整體業績的做法。新會計準則對子公司的衡量標準是基于實質上的“控制”,而不再是股權比例。母公司控制的所有子公司都應納入合并范圍,包括小規模公司、業務性質特殊的子公司以及所有者權益為負數的子公司。按這一規定編的合并報表將能真實反映由母公司和子公司所構成的整個企業集團的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體現了從側重母公司理論向側重實體理論的轉變。 (三)取消了“后進先出”法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