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4803
論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手段 --基于樊渝汰業公司的案例分析[摘 要] 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利用會計政策留有的空間進行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使其無法客觀、公允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巧用會計政策,資產減值準備、資產重組、利用債務重組是當前許多虧損上市公司進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關鍵詞]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資產重組對于虧損,多數上市公司一般會采用市場上比較流行的資產重組方式進行資源整合,通過所謂資本運作達到重組雙方優勢互補的目的,使重組后資產運作效率提高,進而改善上市公司的業績 一、上市公司的基本面 公司上市對于企業的另一個影響就是提高公司的知名度,許多公司在上市以前默默無聞,無人知曉,但上市之后卻成為證券市場上投資者關注的熱點。企業的知名度大幅提高,作為企業的大股東和經營者的聲譽,能力也和上市公司的形象聯系在一起,控股股東與管理者的形象往往與上市公司的形象俱榮俱損。如果上市公司業績不佳甚至虧損,公司的股票就會進入“垃圾股”的行列,公司的形象也隨之受損。更為重要的是,我國證券市場實行的“特別處理”和“摘牌”制度更是給上市公司敲響了警鐘,形成巨大的壓力。中國上市公司進如資本市場的主要目的在于籌資,實現這一目的的首要條件上市資格的存在,其次審核業績水平符合管制要求。由于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以及某些公司治理結構的嚴重缺陷,一部分上市公司最終被淘汰出資本市場而喪失上市的資格。《公司法》規定上市公司如果連續三年虧損,并在限期內未能消除的,將終止上市。在正式退市之前,為了揭示投資風險,上市公司受到了一些特殊管制。上市公司一旦連續虧損兩年或者每股凈資產低于股票面值,交易所將對其股票實行特殊處理(ST);在公司最近三年連續虧損的情況下,公司股票將暫停上市,并在此期間實行特別交易制度(PT)。 對于虧損上市公司而言,為了保住珍貴的“殼資源”,管理層必然會利用各種手段來迎合管制要求。其中盈余管理,資產重組,減值準備等手段成為了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重要手段。 二、盈余管理的涵義 目的及表現形式 1、盈余管理的涵義 一般認為,經營者在一系列的會計政策中會選擇那些使自身致用或公司市場價值最大化的會計政策,叫做盈余管理。 (1)盈余管理的主體是企業管理當局,它包括經理人員和董事會。盡管經理人員和董事會進行盈余管理的動機并不完全一致,但他們對企業會計政策和對外報告盈余都有重大影響,企業盈余信息的披露由他們各自作用的合力所決定。(2)盈余管理的客體是企業對外報告的盈余信息 (即會計收益)。在雪珀的定義中,盈余管理不僅僅指對會計收益的調整和控制,而且包括對其他會計信息的披露的管理,但是對會計收益以外的財務數據的操縱并不具有普遍的意義,它所具有的經濟后果相對而言要小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