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6347
題 目:主標題 地方政府對上市公司行為的影響研究 副標題――地方政府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角色錯位及其重構
[摘 要]:通過閱讀兩本關于中國政治[ 秋分:《政府的本分》,江蘇出版社,2010年5月第一版,第26節。]和中國經濟[ 揭幕者:《股市公開信息淘金》,經濟日報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第34頁。]類的的書籍,讓我了解到了當今中國的重大社會問題,比如政府的目標是追求GDP的增長,還是建立一個公平正義的社會環境? 針對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炒股必須要看哪些政府部門的公開信息呢? 看完這兩本書,使我對錯綜復雜的中國政治經濟,有一個清晰的理解。由于我國完善的市場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公司治理當中的很多問題都無法靠市場自身去解決,因此,政府在公司治理過程當中的角色便顯得至關重要。目前,地方政府在上市公司治理過程中存在明顯的角色錯位,改善上市公司治理,重構地方政府在上市公司治理過程中的角色迫在眉睫。 [關鍵詞]:地方政府 政府管制 角色錯位 角色重構 一般而言,公司治理的主體應該有兩個,一個是宏觀治理主體,即政府,一個是微觀治理主體,即公司自身。公司治理中的政府角色也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方面,政府代表國家履行出資人的職責,作為股東直接參與公司治理;另一方面,政府作用及其行為方式構成了公司治理外部環境(包括市場環境、法律環境等)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無論是哪種角色,公司治理的績效都因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分工而迥異,這一點,在以中國為代表的轉型國家中更為突出。因此,了解地方政府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錯位及其重構就顯得有意義。 一、地方政府在上市公司治理過程中的角色錯位 我國股份公司大多是由國有企業轉制而來,歷史原因造成了國有股占主導地位的股權結構,而由于國企改革的不徹底,政企關系沒有完全理順,由于國有股的“一股獨大”,很多地方政府將自己控制的上市公司看作自己的附屬機構,處于自身一系列利益如政績等因素的考慮來影響上市公司的治理,在對上市公司的治理過程中存在明顯的角色錯位。為實現地方利益最大化,一方面,地方政府有充足的動力來發展本地區的經濟,于是積極改善政策法規,完善市場機制,以吸引人力、資本等市場資源來發展本地的經濟,但是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官員出于政績和任期等因素的考慮,往往追求短期的效益,期望在最短的時間,用最簡單的方式實現效益的增長,為此往往忽略市場規范的建立,政策法規的制定等效用周期較長的方式,轉而依賴地方保護、行政干預、財政補貼等一系列表面上能立竿見影,可就全局和長遠來看卻損害公共利益的方式來發展地方經濟。一旦地方政府慣性式地采用這些方式來干預上市公司治理,政企之間的關系就會陷入一種困境,企業對政府產生擺脫不掉的依賴,政府愈加干預到公司治理中來,最終使得這種依賴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拾。地方政府之間也會陷入一種惡性的競爭,高筑地方主義堡壘,限制資源的自由流動,形成市場分割,最終損害的是整個市場和國家的利益。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