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字數:3819
虧損公司扭虧行為與手段 [摘 要]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一直是人所矚目的焦點。作為盈余管理的“重災區”,虧損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呈現出了中國特色。本文試圖針對虧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現狀和主要手法,提出減少虧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建議。[關鍵詞]虧損 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 一、虧損公司扭虧行為的原因經營管理不善是導致企業虧損的關鍵性因素。仔細分析, 一些企業所在的行業并非不景氣,但企業的銷售利潤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說明企業管理不善,導致成本上升。另一些企業的總資產收益率保持在較高水平上,所處的行業也不是沒有發展潛力,但其財務狀況不好,說明公司存在管理上的問題。 (一)轉制不充分,管理手段不得當。轉制不充分。體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企業的行為特征, 企業改制不充分,導致運營效率低下,成本提高,使企業行為難以市場化,導致產品結構調整跟不上市場變化的節奏。同時,企業不能建立合理的約束機制和激勵機制,企業缺乏發展動力,我們注意到,幾乎所有地處傳統經濟區域的制造業虧損公司都把企業改制不到位視為主要致虧因素之一,如川鹽化由于轉制不充分,造成經營決策不能追隨市場變化,成本費用增加。而在新興經濟區域的新興企業中,機制較為靈活,從而投資行為活躍,但也明顯表現出約束軟化的體制性矛盾,從而導致投資失控。 (二)行業不景氣等行業不景氣。這些虧損企業表現為產品積壓、銷售不暢, 說明其產品不再符合市場需要。從宏觀上分析,紡織行業、房地產、某些家電行業都有些不景氣,存在供大于求的現象。例如,鳳凰股份受自行車市場疲軟影響、海虹控股受化纖行業滑坡所累,南通機床由于機床行業市場未能復蘇無法扭虧。 二,盈余管理是虧損上市公司的行為選擇 (一)管理報酬動因管理報酬動因。在對管理者實施紅利方案的企業,如果企業發生虧損,管理者就會試圖把未來所有可能的虧損提前至本期確認,以減輕未來扭虧的壓力,盡可能地提高企業未來的獲利水平,從而提高管理者未來的報酬。 (二)避稅動因,美國一項1974年-1980年的研究表明,與財務狀況良好的企業相比,虧損企業更喜歡變更其會計政策,從總體上來說,虧損企業對會計政策的重大變更是財務狀況良好的企業的兩倍,其中能增加收益的會計政策重大變更,虧損企業是財務狀況良好企業的4倍。研究還表明,虧損企業最常用的會計政策變更是把原先的存貨計價方法改為后進先出法,因為采用后進先出法可以降低每股收益,降低企業的稅負,從而改善企業的現金流量。 (三)債務契約動因。如果企業管理者想通過發出企業面臨困境的信號,謀求盡快就債務進行重新談判,或為取得債權人的信任和支持,虧損企業的經理人員往往會采用減少利潤的應計項目進行盈余管理,以向債權人表明他們已意識到企業的財務困難并要進行處理。 (四)高級管理者變更。在經營不善的情況下,高級管理者為了防止或推遲被所有者解聘,會提高當期報告利潤。而經營很差的高級主管為了增加將來盈利的可能性,或新任的高級主管為了歸咎于前任的經營不善,則有動機去報告更多的虧損。 (五)股東因素。在虧損時期,減少股利分配是一種謹慎的做法,為應對公司外部股東的股利分配要求,企業經理人員會通過盈余管理減少報告利潤,以便有正當理由減少股利分配。 三、資產減值會計是目前虧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最主要手段盈余管理的具體手法,大致有巨額沖銷、收益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和利潤平滑化四種。虧損
本站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如發現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聯系指出,本站及時確認刪除 E-mail:349991040@qq.com
論文格式網(www.donglienglish.cn--論文格式網拼音首字母組合)提供財務會計論文格式畢業論文格式,論文格式范文,畢業論文范文